小說吧 > 其他小說 > 陪孩子共讀千字文 > 第7章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第7章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第1/3頁)

地之道——地勢和順,厚德載物。厚重的大地吸納了盤古身軀,就像母親一樣孕育了豐富的物產,給大地上的生靈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鴻鈞老祖辛苦的演化之下,廣袤無垠的大地之內隨著歲月的流逝,物產凝聚,礦脈沉積。上一講我們講了鴻鈞老祖演化出世上最為貴重兩種物產——金玉。但這兩種只是物品的代表而已,鴻鈞老祖還在大地之中演化出更多的礦藏——金屬還包含著豐富的銅、鐵、錫、鉛、銀等等,物產還有豐富的鑽石、夜明珠、水晶等等。這些物產為了將來人類文明的出現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接下來看看鴻鈞老祖還演化出什麼礦藏呢?下面就會提到新的礦藏——銅、錫,還有夜明珠。下面我們就來到了“劍號巨闕,珠稱夜光”。到這裡有人會問,不是在講鴻鈞老祖演化萬物物產嗎,怎麼突然轉到人鑄造的寶劍上去了?這裡要說明一下,最初的寶劍主要是由銅和錫按照相應的比例配置鑄造而成的,而鑄劍用的銅和錫是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金屬之一。

我們再說回“劍號巨闕 ”,我們從“劍”字開始講起。

“劍”,始見於西周金文,是典型的形聲字。周代金文的“劍”是從金、僉(qiān)聲,寫作 “鐱”。到了小篆,聲旁“僉”移至左半部,右部改用“刀”作形旁,與現代字形相同;部分篆文與漢碑隸書作“劒”。到了楷書就將“刀”寫成立刀旁“刂”,左半部根據草書簡化為“僉”,《說文解字》:“劒,人所帶兵也。從刃僉聲。劍,籀文劒從刀。”劍的本義指隨身攜帶的雙面有刃的長條形兵器,始創於軒轅黃帝時代。據《黃帝本紀》雲:“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由此可見,劍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發展起來之前,劍都是由銅和錫比例配製而成成的青銅鑄造而成的。

劍,最初是戰場上重要的兵器,最初劍的尺寸都很短,所以有“短兵之祖”的稱譽。後來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劍的尺寸也逐漸加長,因為其修長的形狀,後來又有了"百兵之君"的美稱。隨著武器和戰爭形勢的發展,劍也逐步退出了戰場主兵器的舞臺。但由於其形狀秀美,常常被當作一種高貴的裝飾品,從皇帝到文人都喜歡佩劍以顯示身份。

在此也摘抄一段對劍的描寫: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人神鹹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藝精深,遂入玄傳奇。實則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歷朝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劍與藝,自古常縱橫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仁仗義。故流傳至今,仍為世人喜愛,亦以其光榮歷史,深植人心,斯可歷傳不衰。”

說完了劍,我們再繼續說“號”。“號”會意字,有兩個讀音讀做háo與hào,字也有兩個來源。其中一個字形和簡化字一樣,在篆文中其字形從口,從丂(柺棍兒),表示被拐棍打得張嘴大聲哭叫的意思。《說文解字》:“號,痛聲也。從口,在丂上。”說的就是其本義——大聲痛哭。

號的另外一個字形為“號”,讀做háo,這是個形聲字,從虎,號聲。從字形上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其本意就是老虎呼嘯的意思。《說文解字》:“號,呼也。” 這裡的意思也同樣是大聲呼叫,只是發聲的主體和原因不一樣而已。

後來由本義引申為召喚,由此再引申為號令、 命令、釋出命令。在這裡讀音就變成了hào。由本義還引申為揚言、宣稱。由號令義引申為稱謂、給以稱號、名稱,由名稱義引申為別號(本名以外的稱謂)。由號令義還引申為記號、標誌、口令、暗語。由動物鳴叫義引申為管樂器,如現代的軍號、圓號。

接下來我們來解說“巨闕”。巨闕是劍名,是戰國時期越國著名的鑄劍大師叫歐冶子鑄造的

最新小說: 真千金,但拒絕認親 清冷O說真話後,頂A掐住他細腰 快穿縱橫:大千世界風雲錄 陪孩子共讀千字文 七零:搶來空間跟傻子雙雙把家還 閨蜜齊穿書嫁死對頭,我瘋她顛 縫陰屍,鎮鬼禍 科研大佬穿七零,炮灰女配逆襲 疏影水月,暗香鏡花 臥底歸來:被警花看上了 玄元宗聖子的回憶錄 型月:穿越機凱種的我,降臨四戰 四合院:偷香竊玉,我叫王德發 HP:救世主表妹在魔法界鬧革命 穿越之孤女謀權 曲醫生的專屬良藥 獨寵偏愛,侯府夫人的卜卦日常 華妃重生之本宮偏要跋扈 三年為奴復仇之路燃爆帝都 職場情場雙贏:面相星座妙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