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僅才高八斗、無人可及,而且還非常罕見。”
“如今,他所獲的天道獎勵更是駭人聽聞!”
“獲得諸葛亮等於得到一座修身爐。”
“不論是其本身還是手中的獎勵,對任何一個王朝來說都是莫大的助力。”
“這麼一位人才留在蜀國實在是大材小用了!”
“不妥!”
“朕定要將他招致麾下!”
“馬上派人前往蜀國籠絡他!”
“不管對方同不同意,朕都要極力爭取!”
“如果一次不成,就說服兩次;若兩次不行,則嘗試三次!”
“無論如何也要讓他點頭同意。”
“一旦他能夠來我國,不論提什麼要求,朕都應允!”
“趕快行動!”轟!!!
聽到這話,在場的文武百官頓時愣住,個個目瞪口呆。這不就是 ** * 的搶奪嗎?再說,天道畫面已然明示了——
諸葛亮不僅是位無上的謀臣,更是一位忠誠無比的大忠臣。
在蜀國內憂外患之際始終堅守如一,直到最後一刻仍然心繫蜀國的命運。這樣一個至死不忘報效的忠臣怎麼可能因為武周朝的利益 ** 就動搖呢?
但鑑於武則天的壓力,官員們不敢提出異議,紛紛遵從聖命開始著手組織相關人員前往蜀國爭取諸葛亮……
此刻,武則天的目光依舊透露著強烈的渴望。“無論如何,我也一定要得到諸葛亮這樣的良才!”
“假如能夠獲得他,我武周朝一定會越發強大,未來的某一天甚至能媲美大漢、大秦……”
與此同時,大漢國的首都洛陽,隨著有關諸葛亮的後續事件被披露出來,在皇宮內舉行的廷議現場一片譁然……
包括皇帝劉徹在內的眾人無不感到震驚和欽佩:諸葛亮不僅聰明睿智,更展現了極為崇高的奉獻精神。
儘管五虎上將相繼離世、劉備亦早逝多年,但諸葛亮依舊盡職為蜀國鞠躬盡瘁到最後一息。這份忠誠之心讓在場所有人都肅然起敬,連端坐在龍椅上的劉徹也被深深打動……
“啊......”這位漢家天子發出一聲輕嘆,並且臉上露出了若有所失的表情:“像諸葛亮這樣難得的人,既是才學橫溢又是極度忠誠,這種世間罕見的英才為何被蜀國所覓得?若是讓我大漢發現並任用那該有多好呀!可惜……真是太可惜了!”
漢武帝的眼神中也顯露出難以言喻的惋惜之意,顯然是對失去了這個傑出人才的機會痛心不已。
不過,他也並非像武則天那樣一見賢才便急於拉攏。
畢竟,畫面中的諸葛亮顯得如此忠心耿耿,任何想要收買他或動搖他的努力恐怕都是徒勞。
就算真能找到什麼方法用利益去改變他的忠心,這實際上已經違背了他對漢朝的堅定信念。
這樣的忠臣人才……對漢武帝來說並不值得費力去爭取。
“這兩次天道獎賞的確不俗啊!”
“難怪諸葛孔明能登上謀聖榜的第四位,無論是哪一項獎勵,都極其驚人!”
“特別提到的第一個修身爐,雖然限制條件眾多,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帶來的好處簡直無量。”
漢武帝再次感嘆,滿朝文武也一致認同此言。
即使是大漢國師張良也不由得點了點頭,
心中贊同,這對一個帝國而言未來的幫助會極大。
然而不久之後,時間稍縱即逝,
原本掛在漢武帝臉上的震撼與慨嘆漸漸被憤怒所取代。
此時他忽然想起一事……
“而今諸葛孔明已成為謀聖榜第四位,可我漢室卻排在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