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堪帶著潰兵一路逃竄,他的步軍已經四散而去,只留下一萬五千八旗騎兵跟著跑了。
這是一場切切實實的大敗。尼堪在逃出一段距離後,整備軍隊,才發現足足有一萬騎兵蒸發了,而陸續集結來的步兵不足一萬人。
金甲大將和董彥見禮後,帶著人去同孫可望會師。同時檢閱了那25萬府衛兵。
這些人聽起來很多,不過他們不會參與連續的大戰,踏弩的箭矢用完之後,就會回家,接茬兒種地。
不論勝敗,都不會停留太久。畢竟沒有更多的補給來養他們。
孫可望帶來的18門神威大炮就在溧陽。這些就是董彥攻打金陵的倚仗。他料到在連續遭到重創的情況下,多鐸一定會選擇退守江北。金陵一定是大明的!
中路軍人數眾多,調遣了5000步軍給董彥。剛剛的一場大戰都損失不少,7000騎兵殺的只剩下2000多人。
好在有董彥及時支援,打跑尼堪之後,繳獲了大量戰馬。
這些戰馬由孫可望帶來的後勤部隊暫時接管,囤駐於溧陽。
一番調整之後,大軍仍舊分三路,只是由董彥負責總指揮。畢竟孫可望是經過訓練的,專門負責踏弩陣的指揮,這是個技術活兒!
剛剛離開溧陽不久,朱辰鈺就發來電報,董彥一瞧,鎮江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頓時喜上眉梢。
又聽說潰軍被繳了械,奪了戰馬,正向金陵方向逃竄。手下計程車兵一個個眼睛亮了起來,摩拳擦掌。
董彥趁機登高一呼“兄弟們!想立功嗎?”
眾將士瘋狂的大喊,“想”!
董彥大手一揮,“好!跑起來吧!隨本帥兵圍金陵!”
頃刻間,軍心大振,行軍速度大增,士兵們一個個感覺身子都輕了幾分!
二更時分,明軍主力部隊兵臨金陵城下,遠遠望去,金陵城頭有點點火光搖曳。整個大城猶如一隻猙獰的霸王龍在沉睡。在安靜的夜幕中潛藏著恐怖殺機。
金陵城兩面環山,一面向水。防禦力十分強悍。南面的城郭內有座小山——鐘山,這是內城制高點,也是董彥的首要目標!
北面,是水流湍急的長江,東面也是山地丘陵。唯有西面,相對來說無險可守。常言說,攻城必圍三闕一,西面就是董彥準備給多鐸留下的逃生通道。
然而,怎麼可能就這樣便宜了多鐸。西面就是通往馬鞍山的路。
那邊有董彥留在蕪湖的一萬精銳,還有遊弋在長江兩岸的明軍左路先鋒,這兩隻隊伍已經接到命令,負責阻截清軍主力,痛打落水狗。
中路軍配合孫可望的踏弩陣負責主攻南面,右路軍,朱辰鈺配合李定國的踏弩陣負責主攻東面,董彥則負責主攻城西。
雄偉的金陵城城牆分好幾層,最外層是城郭,然後是內城,內城一破,大勢已去。所以最終目標是內城。
城牆全部用磚石壘成,比其他城池的土城結實多了,因此憑此堅城據守,一定會給攻城一方造成極大困擾。
可惜的是,朱由崧一朝一個比一個廢物,更有內奸可恨至極,清軍打來後開城投降,令清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這座堅城!
如今明軍要從清軍手中奪取此城,也是困難重重。40萬大軍攻金陵毫不誇張,可能還略顯兵力不足!強攻一定會付出慘重代價,圍而不殲更不可能,金陵城大到能在城中種糧食自給自足了。
然而,金陵勢在必得!
玄衣衛早已將這裡的情況摸了一遍了,金陵城頭有防守用的紅衣大炮!內城外城都有。
踏弩陣無法像打鎮江時那樣大搖大擺的佈置,唯一辦法,還得是用神威大炮開路!
假如有一千門神威大炮,那就簡單了。千炮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