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勢力敗退的訊息傳來,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但林縛、陳宇和沈逸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他們深知,這場勝利只是暫時緩解了危機,國家的未來依舊充滿挑戰。在慶功宴後的第二天,三人便再次聚首,商討戰後的長遠發展。
議事廳內,氣氛雖沒有戰時那般緊張,但凝重之感依舊瀰漫。林縛率先打破沉默,他的目光中透著憂慮:“這場戰爭讓我們暫時擊退了外敵,可我們的損失也不小。軍隊需要補充兵力,武器裝備急需更新,邊境防禦更是要全面加強,否則下次敵人再來,我們未必還能如此幸運。”
陳宇微微點頭,接過話茬:“軍事固然重要,但經濟也不容忽視。戰爭對商業的衝擊極大,許多商戶破產,市場凋零。我們必須儘快恢復經濟,促進商業繁榮,才能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沈逸輕撫鬍鬚,沉思片刻後說道:“文化教育同樣關鍵。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在於軍事和經濟,更在於國民的素質和文化的傳承。我們要重建學校,培養更多的人才,讓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
三人圍繞著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展開了深入討論。在軍事方面,他們決定聯合組建一支專門的邊防軍,由三方共同出資、出人,統一訓練和指揮,負責北方和西方邊境的防禦。同時,加大對軍事技術的研究和投入,鼓勵工匠們研發新型武器裝備。
“我們要建立自己的軍事技術研發機構,招攬天下英才,研究出更先進的武器,讓敵人不敢輕易進犯。”林縛堅定地說道。
陳宇則在經濟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計劃設立國家銀行,統一貨幣發行和管理,穩定金融秩序。同時,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商戶投資興業,對受災嚴重的商業區域進行扶持和重建。
“國家銀行的建立可以有效調控經濟,穩定物價。我們還要加強對商業的監管,防止不法商人擾亂市場。”陳宇詳細闡述著自己的想法。
沈逸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了新的規劃。他提議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統一的教育體系,編寫通用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知識和技能。同時,設立文化獎學金,鼓勵學術研究和文化創作。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我們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沈逸語重心長地說。
然而,這些計劃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在組建邊防軍時,三方在人員調配和指揮權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林縛認為北方軍隊在邊境防禦中經驗豐富,應該由他來擔任邊防軍的最高指揮官;陳宇則覺得應該透過公平競爭的方式選拔指揮官,以確保指揮的科學性和公正性;沈逸則提出設立一個聯合指揮委員會,由三方各派代表參與,共同決策。
“指揮權的問題至關重要,關係到邊防軍的戰鬥力和作戰效率。我們必須慎重考慮,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林縛嚴肅地說道。
在經濟改革方面,設立國家銀行的提議遭到了一些保守勢力的反對。他們擔心國家銀行會壟斷金融,損害地方錢莊和商人的利益。陳宇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向各方解釋國家銀行的作用和意義,爭取他們的支援。
“國家銀行的目的是為了穩定經濟,促進商業發展,並非與民爭利。我們要從國家的長遠利益出發,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矇蔽。”陳宇耐心地勸說著反對者。
沈逸在推行統一教育體系時也遇到了困難。各地文化差異較大,對教材內容和教育方式的要求各不相同。一些地方的學者和家長對統一教材表示不滿,認為會抹殺地方文化特色。
“我們在編寫教材時,會充分考慮各地的文化特色,將其融入到教材中。同時,我們也會鼓勵地方開展特色教育活動,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沈逸向大家解釋道。
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