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到此戛然而止,新聞下的評論區卻早已沸騰。
“我丟!我丟!我丟!原來千年前的大唐就已經有大學了!驚呆了老鐵!”
“確實讓人震驚。更令我好奇的是,他們的大學專業中竟然有機電工程專業?這不是我們現代的專業嗎?
難道說,我們現在的科技,其實都是在走古人走過的路?”另一位網友疑惑地提出。
“穿越者!絕壁是穿越者乾的!”又一位網友十分篤定地猜測道。
“你看這個季文彬的描述,宿舍、食堂、軍訓、專業,哪個不是跟現代的大學一模一樣?”
“樓上的,你覺得有沒有可能是咱們現代抄的古代?這樣才合情合理嘛!”
“說不定我們現在的大學制度就是從大唐傳承下來的呢!”又一位網友給出了更合理的解釋,並得到了網友的廣泛認同。
“就是就是!說不定還真是這樣,你看咱們現在的很多傳統文化,其實都是源自古代。大學制度也許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也有人持懷疑態度,“但那個所謂的‘機電工程專業’和‘電力技術’真的讓我震驚了。
這些東西聽起來完全就是現代的科技啊!難道大唐時代的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這些技術?”
“我覺得這有點誇張了。雖然古代有很多了不起的發明,但電力技術應該是近現代才有的吧?
這個季文彬的自傳是不是有點誇大了?”
隨著討論的深入,甚至有人開始質疑自傳的真實性,“我覺得,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篇自傳很可能是偽造的!”
“對,這個自傳說不定就是哪個網路寫手為了吸引眼球而編出來的故事。大家別被騙了!”
就在網友們各執一詞、爭論得如火如荼之際。
一位網友冷靜地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建設性的建議:“各位,且聽我一言。
根據季文彬所描述的,明達學院曾經是一個規模宏大、擁有兩萬餘名學生的綜合性學府。
既然如此,即便歷經千年滄桑,這樣一座龐大的學府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吧?
我們何不按照他所提供的線索,去實地挖掘一番呢?
這樣一來,是真是假便能一目瞭然。
畢竟,他可是詳盡地描繪了學校的位置和整體佈局。”
此言一出,原本喧囂的評論區頓時安靜了下來。
眾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似乎被這個提議所打動。
的確,如果能夠透過考古發掘來驗證自傳的真實性,那無疑是最為直接和有力的方式了。
正當網友們熱議著這個大膽的提議時,一個意想不到的聲音插入了討論。
“諸位網友,我是長安大學的考古學教授李明。
對於大家提到的考古發掘建議,我深表贊同。
實際上,我們考古學界一直對古代教育機構的存在持有濃厚興趣。
如果季文彬自傳中所述屬實,那麼這將是我們瞭解古代教育制度、科技發展乃至社會文化的寶貴視窗。”
李教授的話立刻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
他的專業背景和權威性為這場討論增添了新的分量。
“我們考古團隊願意組織一次專業的考古勘探,以驗證季文彬自傳的真實性。
如果大家願意,我們可以共同籌集資金,支援這次考古行動。”李教授繼續說道。
“當然,為了保證此次行動的公平公正且公開透明,此次捐款以及考古的過程將進行全程直播。
我和我的學生們也將完全無報酬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只為追尋歷史的真相。”
李教授的話語激起了廣泛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