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世民提及遠征高句麗的計劃,長孫無忌的神色也隨之變得凝重。
他深知,這場戰爭對大唐的國運至關重要,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
然而,眼前熠熠生輝的新式甲冑,讓他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充滿了信心。
但考慮到大規模裝備這種新式甲冑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長孫無忌忍不住開口問道:“陛下,新式甲冑的列裝應如何進行?
是繼續讓軍戶個人購置,還是由朝廷統一配備?”
在唐初,大唐實行府兵制,戰時農民變士兵,平日則繼續務農。
士兵待遇優渥,但他們的兵器、盔甲甚至口糧都需自備。
盔甲在非戰時存放於折衝府,僅在戰時或訓練時領取。
這意味著大部分軍戶已為自己購置了甲冑。
雖然這些甲冑的質量參差不齊,但對他們而言仍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若現在要求更換新甲冑,無疑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經濟壓力,甚至引發不滿。
李世民這才突然意識到,儘管新式甲冑已製成了五萬副,但卻從未有人向他要過錢。
就好像,生產這些甲冑不要錢一樣,但……這可能嗎?
李世民不由地將目光轉向了“小公主”,帶著幾分好奇詢問道:
“小神獸,這樣一副精良的甲冑,造價究竟是多少?”
“小公主”自信且得意地笑答:“製作這些甲冑的成本主要是鐵礦、煤炭和人工。
只要確保這三樣資源穩定供應,其他額外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什麼?竟如此廉價?!”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同時驚呼。
難以置信地看著“小公主”,想從其臉上找出玩笑的痕跡。
“小公主”認真點頭,“確實便宜,但絕不廉價。
在大唐,能製作這種甲冑的,僅此一家。
所以,無論定價二三十貫還是五六十貫一副,都合情合理。
而且,還有一項最大的成本——技術成本。”
“技術成本?”李世民疑惑地重複。
“是的,”小公主”解釋,“新式甲冑的製作涉及諸多精密工藝和獨特設計。
非一朝一夕能掌握,而是經長時間研發與實踐才得以完善。
因此,這項技術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成本。”
他接著說道:“再者,看看我身後的這座龐大的蒸汽鋼鐵廠。
以當前大唐的工業實力,想要從無到有建起這樣一座工廠,哪怕傾盡數十年國庫之財,也未必能夠實現。”
“小公主”目光深邃地看著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現在,你們還覺得這甲冑很廉價嗎?”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交換了一個眼神,內心深受震動。
作為古人,他們對於技術的認知,大多侷限於傳統的秘方和家族傳承的手藝。
然而,小神獸竟說,這座蒸汽鋼鐵廠即使是大唐傾盡數十年國庫之財,也未必能建立起來。
這一說法對他們而言,簡直匪夷所思,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疇。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面面相覷,臉上寫滿了困惑與不解。
看著兩人困惑的表情,“小公主”輕輕一笑,“你們不理解為何這技術成本如此高昂,是吧?”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紛紛點頭,表示確實如此。
“小公主”開始耐心地解釋:“這技術成本之所以高昂,是因為它背後包含了無數的科技研發和創新。
就拿這座蒸汽鋼鐵廠來說吧,它可不是簡單地堆砌一些磚石和鐵塊就能建起來的。”
他指了指工廠中高聳的煙囪和複雜的機械裝置,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