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侍郎與戶部侍郎的視線在空中交錯,無聲地交換了意見。
緊接著,工部侍郎深吸一口氣,毅然踏前一步,眉宇間流露出一絲難色,緩緩啟齒道。
“殿下,鐵礦問題雖然得以解決,但製造甲冑還需要大量的工匠。
目前,朝廷的工匠數量並不充足,且技藝精湛的工匠更是稀少。”
“那就從民間招募!”李浩澤一錘定音地說道,“本殿下相信,民間必有眾多能工巧匠。
他們擁有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定能為朝廷製造出優質的甲冑。”
“從民間招募?”戶部侍郎皺眉,顯得有些猶豫,“殿下,這恐怕有些不妥。
畢竟,工匠在官府中雖地位不高,但他們也都是有品級的官員。
若從民間招募,豈不是亂了朝綱,混淆了官民之別?”
其他朝臣也紛紛附和,表示對從民間招募工匠的擔憂。
他們擔心,此舉會打破現有的官員體系。
讓民間的工匠與官府的工匠產生衝突,甚至可能影響到朝廷的穩定。
李浩澤聽後,微微一笑,他早已料到會有這樣的反對聲音。
他不緊不慢地說道:“諸公的擔憂,本殿下理解。
但如今朝廷工匠不足,技藝精湛的更是難得。
我們總不能因為一些陳舊的規矩,而耽誤了朝廷的大事吧?”
說著,他掃視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們,追問道:“或者說,諸公有其他能解決當前困境的好辦法?”、
“如果有的話,那就請諸公提出來!沒有的話,那就不要佔著茅坑不拉屎啦!”
李浩澤的話音落下,朝堂上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大臣們面面相覷,他們確實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李浩澤的提問直接而犀利,讓他們無法迴避這個問題。
這時,高士廉緩緩站出來,他是朝中的元老,歷經兩朝,德高望重。
他清了清嗓子,說道:“晉陽殿下所言不無道理。
朝廷目前確實面臨工匠短缺的困境,而從民間招募能工巧匠,或許能解燃眉之急。”
他頓了一頓,環顧四周,繼續說道:“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從民間招募工匠確實存在風險。
但事急從權,我們可以在招募時嚴格把關,確保招募到的工匠技藝精湛、品行端正。
同時,我們也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品級和待遇,以激勵他們為朝廷效力。”
這位老臣的話得到了不少大臣的點頭贊同。
可事實上,他們打的主意確是嚴格把控好這個關,把他們家中的工匠送到朝中為官。
如此一來,不僅能解決朝廷的工匠短缺問題。
還能讓他們家中的工匠得到更好的待遇和提升機會,可謂是一舉兩得。
李浩澤洞悉了大臣們的企圖,心中不禁泛起冷笑。
他絕不會讓這些大臣的私心得逞,更不能讓他們將朝廷的工匠隊伍變成私人的工具。
於是,他微微一笑,沉穩地開口:“申公的建議很有道理,嚴格把關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
“為了確保我們招募到的都是技藝高超、品行優良的工匠,我提議在發改司下設立一個專門的考核機構。
這個機構將對所有報名的工匠進行嚴格的考核和篩選,只有透過考核的工匠,才有資格進入朝廷效力。”
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響起了熱烈的討論聲。
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探討著這個建議的可行性。
李浩澤趁勢追擊,進一步闡述:“同時,我們還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獎懲制度。
對於那些在工作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