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是記得,在當時小公主背誦那首什麼《三字經》時,可是有過這麼一句“根命星,飛地智。膩謝法,見民過。”
後來李世民可是從小公主的口中得知,這所謂的“飛地智”就是“廢帝制”,“膩謝法”就是“立憲法”!
這豈不是說,若是真按小公主口中的這個方法實施下去,他這個皇帝就變得可有可無?
李世民的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小神獸該不會是所圖甚大,想借著小公主的手,逐步廢除帝制,掘大唐的根吧?
可……他又仔細想想,卻發現這其中的邏輯似乎嚴密無比,且邏輯自洽,可行性非常高。
按照小公主的提議,即便真的立了憲法,皇帝依舊是國家最高的掌權者。
只要牢牢把控住軍權、財權、監督權和司法權。
那麼,不論是宗門還是丞相,都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而且,若是操作得當,他完全可以藉助宗門和丞相的手,去對付那些根深蒂固計程車族門閥。
畢竟,對於朝堂而言,最不缺的就是黨派之爭。
與其讓朝堂之上的黨派之爭成為國家動盪的根源,倒不如主動出擊,設立一個框架,讓它們在框架內爭鬥。
如此一來,既能將黨派之爭的破壞力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又能讓朝堂始終保持活力,不至於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想到這些,李世民不禁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濁氣。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是被說服了。
不過,憲法這個名字不好,讓李世民有些忌諱,不如就叫做《唐律》吧!
……
就在李世民和小公主在為了大唐未來的制度變革而深思熟慮之際。
朝堂之外的大唐天下,也因小公主所帶來的種種奇物,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鉅變。
伴隨著高爐鍊鋼技術的廣為傳播,使得農具和工具都經歷了革命性的改變與創新。
農田裡,新型的鋼鐵犁鏵翻起層層沃土;
工坊中,精製的鋼鐵工具提高了工匠們的生產效率。
而在沿海的州郡,伴隨著新型造船技術的傳播,以及朝廷下撥的蒸汽機到來。
一艘艘震撼人心的蒸汽鐵甲艦被造了出來。
這些鐵甲艦不僅堅固無比,而且航行速度極快,彷彿是大海中的霸主,預示著大唐海軍的崛起。
然而,這些鐵甲艦剛造出來不久,就有少部分被地方官員以撞礁而毀為藉口上報給了朝廷。
實際上卻被某些世家門閥所佔據,開著浩浩蕩蕩地向著殷商洲的方向而去。
至於歸屬大唐海軍的那些,則同樣浩浩蕩蕩地一路南下,去尋小神獸口中的婆羅洲去了。
將作監內,同樣成果斐然,他們終於用蒸汽機打造出了簡易的蒸汽小汽車。
雖然這些蒸汽小汽車的速度和舒適度還遠遠無法與後世的那些豪車相比,甚至其車身還只是用木頭簡單製造。
但這卻依舊是劃時代的產品,標誌著人類終於開始逐步擺脫對畜力的依賴,進入到了機械動力時代。
不過,這個新時代的曙光並非全然明媚。
河朔三鎮,范陽盧氏的隱秘工坊內,火光閃爍,鐵錘敲擊聲此起彼伏。
“快點,動作都麻利點!”工坊的頭目,一個滿臉橫肉的中年男子,大聲催促著工匠們。
“頭兒,這門山炮的射程能比得上朝廷的紅衣大炮嗎?”一個年輕的工匠好奇地問道。
頭目冷笑一聲:“哼,朝廷的紅衣大炮?那不過是小兒科。
我們這改良版的馬揣山炮,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到時候,在戰場上,誰還敢與我們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