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北方,正在緊鑼密鼓的佈置,商議討伐董卓的事情。
而此時的張亮,卻愜意極了。自從即位以後,將所有在建工程全部交給公輸業去管理。畢竟人家公輸業,是正宗的工匠鼻祖魯班之後。專業的事情,就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一直就是張亮信奉的法則,。
然後又仿照後世某軍閥,成立了招賢館。以中華帝國名義招攬人才,並重點強調:凡有一技之長之人,皆可前來應募。
可是,就在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的時候,又有別的事情發生了。
張亮只見閻忠慌慌忙忙的跑了進來,急道:“陛下,一個多月前,永昌郡蠻族各部勾結撣國,佔領永昌郡後,引兵向益州郡殺去。
周司令兵分兩路南下益州郡,與蠻族聯軍交戰半個月,未分勝負。但是半個月前,對方來了一支刀槍不入的援軍。
周司令一時不察,被他們擊敗。現已分別退守越嶲郡和犍為屬國,向朝廷告急求援。”
張亮聞言,罵道:“這個周倉是幹什麼吃的,朕即位後第一仗,他就是這麼打給朕看的?”
閻忠忙道:“陛下,首先,此戰發生在半個月前,因此,這不算是陛下登基後的第一仗。
其次,此敗並非周司令之過,臣已看過此戰的詳細戰報,周司令並沒有指揮失誤。
最後是被一支來歷不明,刀槍不入的援軍衝入陣中,我軍才被擊退。”
張亮罵道:“這個世上,哪有刀槍不入的部隊?這只不過他周倉吃了敗仗後的託詞罷了!”
閻忠聞言,將一封戰報遞上,回道:“陛下,周司令已經將這支部隊,詳細的解釋清楚了,請陛下御覽。”
張亮接過戰報看後,頓時一驚。身著藤條編制的鎧甲?難道是傳說中的藤甲兵?三國演義中,藤甲兵不是烏戈國計程車兵嗎?
張亮命道:“來人,將永昌郡南部的地圖拿來。”
不一會兒,手下將地圖呈上鋪開,張亮連忙檢視。看完,張亮懵了,地圖上根本沒有烏戈國。永昌郡南面,只有一個國家——撣國。
張亮命道:“來人,命趙司徒立刻進宮。”
趙謙到後,張亮指著撣國問道:“趙司徒,永昌郡和撣國附近,可有別的小國家?”
趙謙作為益州人,對益州四周特別熟悉。聽到張亮所問後,搖頭道:“陛下,益州南部有越嶲郡、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四郡。這四郡又被稱為南中地區。
南中再往南是撣國,撣國北部主要是寮人,南部主要是孟人。
撣國西北部是盤越國,撣國西部是膘國,膘國以西,就是以天竺人為主的幾個小國家了。”
張亮吃驚的看著趙謙問道:“趙司徒怎麼知道的這麼詳細?”
趙謙笑道:“其實在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期,曾被匈奴人扣留過十餘年。後來,歷盡千辛萬苦才逃回大漢。
漢武帝從張騫口中得知,西域以西除了大宛外,還有大夏、安息之類的國家都是大國,有很多奇特的物品,很大程度上,跟中原國家有相同的習俗。但是他們的軍隊力量較弱,而且十分重視漢朝的財物。
北面的是大月氏、康居這些國家,軍隊強盛。可以用贈送財物、給以利益的辦法使他們朝拜漢朝。
漢武帝當初想的是,如果能夠用恩義使他們歸服,那麼就能擴充萬里之廣的土地。講不同語言、有不同習俗的各國,就會前來歸附,這樣漢朝的威望恩德就會遍及四海。
由於當時的永昌郡,當時還是哀牢國,沒有歸附大漢。漢武帝命令,由蜀郡、犍為郡派出使者,選了四條道路一同出使,每支隊伍都出行了一二千里路。
他們回來後,將出使時所見所聞,都上報了朝廷。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