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勝,荷國實力可見一斑。
一石激起千層浪,沿海得知訊息士人,也在同文館聲討王成。王成憑什麼能代表大明宣戰,王成貿然挑起兩國爭端,該捉拿刑部問罪。更有人說王成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蠔境的蒲國,更為期望這場大戰的到來。瓊州和荷國不管誰勝誰負,最好是兩敗俱傷,這樣蒲國在南洋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位於臺北的西國,則是選擇了沉默。這一年,瓊州和荷國的矛盾人盡皆知。王成此舉,無非是想報復而已。
福建的鄭一官,得知訊息後是陰晴不定。現在能和瓊州和平相處,那是中間多了一個琉球。一旦瓊州獲勝,還會和鄭家和平相處麼。鄭一官不相信,瓊州有擊敗荷國的實力,但擔心總會有的。
以他對王成的瞭解,他不認為王成會傻到自取滅亡,鄭一官反而擔心王成會僥倖獲勝。萬一王成獲勝……
隨著王成命令的釋出,幾個海防團也動了,開始在琉球附近遊蕩。所需的軍用物資,不斷的在向蠔境等地運輸。大有荷國不撤離熱蘭遮城,就要發動戰爭的架勢。
臺灣城的庫里斯,聽到王成向荷國宣戰。先是寫信鄭一官,詢問鄭一官是否也要參戰。
鄭一官和葡國的心思一樣,直接言明這是瓊州的個人舉動,和大明朝廷沒有關係。對於鄭一官是否參戰,鄭一官直接表明不會和荷國開戰。
對於鄭一官的回答,庫里斯沒有全然相信。打探到福建沒有異動,就派出快船把訊息報告給巴達維亞總督。
這訊息傳遞到了巴達維亞,恐怕荷國和瓊州開打起來,巴達維亞才會收到資訊。
等到巴達維亞的支援,那也是半年以後的事情。巴達維亞指望不上,庫里斯也知道現在只有靠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拒敵於海上。
對王成的陸軍還有所顧及,就憑海防團的老舊破船,庫里斯不知王成哪裡來的勇氣。
為了震懾王成,庫里斯集結了十八艘戰船,認命奎一為艦隊指揮官,駐紮在熱蘭遮城。如果王成知難而退還好,要是膽敢開戰,就讓他有來無回,讓那些老舊破船葬送在大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