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起一絲絲寒意,彷彿預示著什麼不祥的事情即將發生。
張湯握著一卷尚未閱完的奏摺,心中卻早已失去了平靜。
他的思緒飛回到兒子張安世年幼時的時光,那時的張安世聰明伶俐,勤學苦練,從不貪玩,是他心中的驕傲。
可如今,曾經的那個兒子似乎已漸漸消失在這繁華的元朔城中。
張湯反覆思索著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回憶著這些年來他對兒子的教育和引導。
他不禁問自己:“我還是錯了嗎,讓安世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他想起自己年輕時的奮鬥經歷,想起曾經為官的艱難與榮耀。
他曾經以為,只要為兒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優越的條件,張安世一定會比自己更出色。
然而,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安世真的不羨慕那種富足的日子嗎?
張湯意識到,自己過於關注張安世的學識和才幹,卻忽略了對兒子的內心世界的關懷。
在這夜深人靜之時,張湯終於明白,自己作為父親,在某種程度上是失敗的。
他沒有教會兒子如何正確面對財富和名利。
想到這裡,張湯不禁心中沉重。
他意識到,自己這個做父親的,需要對安世進行一些引導。
若不然張安世可能會越陷越深,最終迷失在這燈紅酒綠的世界中。
張湯決定,等安世回來,他要與其促膝長談。
此時此刻,張湯深刻地感受到作為父親的失敗。
自己太過主觀了,而忽略了張安世的感受。
天色漸亮,張湯望著窗外漸漸泛白的天空,心中已下定決心。
他相信,雖然兒子現在短暫的迷失了方向。
但自己的兒子有著足夠的智慧,不會一直沉淪於虛榮和享樂之中。
而就在此時,張安世醉醺醺地回到家中。
他的步伐有些踉蹌,眼神迷離。
張湯看到眼前的兒子,心中一陣酸楚。
於是緩步上前,扶住兒子,語氣沉重卻帶著溫情:
“安世,自從你拜入華夏理工,我們父子之間,已經很久沒有聊聊了。”
張安世聞言愣神了片刻,他知道自己父親想說什麼。
於是便跟著父親來到了書房之中。
書房佈置一如既往的簡單,除了那些破書,連個茶水都沒有。
張安世知道父親這麼做的目的,但若是換作他,他不會如此。
書房內,張湯的目光柔和卻堅定。
他將自己心中的憂慮和對兒子的期待一一傾訴。
張安世聽著父親的話,心中逐漸升起一種複雜的情感。
既有對自己沉迷於享樂的愧疚,也有對父親的敬畏和依賴。
這一晚,張湯沒有訓斥兒子,也沒有責備他。
而是用最平和的語氣,向他講述了人生的道理。
講述了他作為父親的期望和關心。
張安世靜靜地聽著,內心深處的慾望被壓制,理智在悄然復甦。
這場談話持續了整整一個晚上,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
沉默許久的張安世終於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愧疚:
“父親,孩兒知道這樣做是錯的,但孩兒就是想去體驗一番。”
“等孩兒把那些錢財花完,孩兒也就不會在迷戀那些。”
“孩兒沒有忘記您的教誨,也不敢辜負師傅對我的厚望。”
“只是孩兒壓抑的太久了,想好好的放縱一次。”
“此次之後,孩兒依然是那個名震元朔學堂的張安世,也依然是大漢廷尉張湯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