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3年,也就是漢元朔六年。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
譬如,少年英豪霍去病,如歷史所述,年僅十七歲,破匈奴王城,封冠軍侯。
張騫,封博望侯,李廣,終得所願,封鎮邊侯。
除白羊王部落外,匈奴又一部落——樓煩王部願意歸降大漢,成為大漢國新得一郡。
此次大勝,徹底讓所有人,都不再對匈奴有任何的畏懼。
而伊稚斜單于本部,因遭受重創,數年內都不再足以威脅大漢東、北部邊郡。
隨後,就是大漢國的皇子殿下,華夏理工的創始人之一——劉大海殿下的迴歸。
以及隨之又帶來的羌人那片廣袤的領土。
雖然這一切都有些離奇。
但隨著大漢國報紙對這些訊息的解讀,所有漢人都知曉,羌人那片土地,如今也成為了他們大漢國的又一新郡。
公元前123年秋。
劉大海躺在自己莊園裡的躺椅上,聽著張錦的彙報。
主要還是關於元朔學堂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聽完後劉大海若有所思,然後對張錦道:“張錦,你稍後去元朔學堂釋出一條訊息,就說明日我將會在那裡為所有學習華夏理工學問的學子們親自上一課。”
張錦面帶興奮的點了點頭。
畢竟,元朔學堂的學子們已經等這一刻等的太久了。
他們許多人已經學習華夏理工的學問許久了,大多都自認為小有所成。
但他們至今都還沒有正式成為華夏理工的子弟。
如今,這一刻終於要來了。
張錦離開之後,劉大海閉上雙目開始回憶自己這幾年來給大漢帶來的變化。
從涉及農業的元朔犁開始,包括土豆以及各種蔬菜,涉及到軍事的馬蹄鐵馬鞍馬鐙以及精鋼製作之法到大規模高爐鍊鋼。
從造紙術出現到報紙,再到精鹽提煉、糖提煉、冰塊製作、水泥等等一系列事物的出現。
從元朔元年至元朔六年,六年時間,他為大漢國以及注入了許多新鮮血液。
但這,遠遠不夠。
除了土豆已經全國範圍普及,其餘許多事物的普及速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迅速。
大漢國就像一片靜態的海域,劉大海正在奮力的攪動使得其動起來。
但他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不足的。
現在真正能夠跟的上劉大海的思想的,也就身邊那幾個人。
大漢需要改革。
如果是以前,劉大海對這些並不在意。
但現在,他是大漢國的皇子殿下,他爹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
他就不得不去讓大漢國變得更好,更強,更廣。
不論是他劉大海,還是所有有機會穿越到歷史中的後世人。
他們都有義務有責任,讓後世華夏人在說起某處時,能夠自然而然的拿出自古以來的證據。
現如今,伊稚斜本部已經勢弱,而西北方的渾邪王部卻勢強。
劉大海覺得,現在沒必要再繼續發動大規模的對匈戰爭。
他們大漢國可以一邊提升自己的實力,一邊去震懾周圍宵小。
等到他們大漢國以勢不可擋之勢出現在匈奴人面前時,匈奴人只能選擇臣服。
而現在,大漢國需要人才,需要大量的人才。
……
劉大海站在元朔學堂的的操場之上。
位於其身旁的是霍去病以及曹襄二人。
如果說以前的霍去病能夠無視其他人做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情。
那麼現在,身為冠軍侯的他,不得不遵循那些條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