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有一計,可以無需我們干預,即可讓那些諸侯國乖乖就範。”
劉徹聞言立即來了興趣:“朕就知道你這兔崽子早就想好了,快說說看。”
“爹你聽說過什麼叫輿論嗎?”
“輿論可以看作是百姓對當下某一事件的看法,當絕大多數百姓都持有相同的看法時,輿論就產生了。”
“我們可以先透過報紙來表示對那些願意出資修建道路和學堂以及各種設施的商會提出表揚,
然後再發出詢問,如果大漢國所有人都有這些商會一樣的胸襟,那大漢國將會是怎麼樣?”
“如此那些百姓就會由心底的佩服那些商會,大加讚揚。”
“可是若是當他們發現,他們所在之地毫無動靜之時,他們會怎麼想?”
“如果此時再有一兩個文化人稍微講解一下其中緣由,那些百姓又會怎麼看?”
“爹你想想,當諸侯國內的百姓,每日裡都是談論他們何時才會修建道路,修設學堂時,再有人提一嘴,
諸侯國王不願意他們的百姓富裕起來,不願意看著他們的孩子讀書開智,以變得難以管制時,這些百姓又會怎麼去想?”
“我們大漢國的百姓雖然有時候愚昧,但不是傻,他們能分得清到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到底誰對他們好,誰想他們都過上好日子。”
“如此一來,如果那些諸侯王還不願有所動作,諸侯國內的百姓就可以適當的反一反了,如果真到了那個地步,也時候該我們出手了。”
劉徹深吸了一口氣,這招,對諸侯國有用,對他們也同樣有用啊。
但很快,劉徹就又釋然了,他自然是希望自己的百姓們能生活的更好的。
若不然,他又何必掏自己少府的錢財去派遣大軍驅趕匈奴呢。
有那些錢,夠他享樂無數年了。
如果真有一天,大漢國到了讓全國百姓都厭惡的那一天,大漢國也該滅亡了。
“那大海,這件事就交給你做了。”
劉大海點了點頭,同時有些佩服自己老爹的胸襟。
不愧是能比肩秦皇的存在。
如果後世帝王都能夠向老爹這樣一心為國,那大漢豈不是能永世長存?
想了想劉大海又接著道:“爹,這事其實是必然的,當有一天,大漢國的孩童都讀書之後,大漢國的文化人會越來越多,
他們更能認清世界,輿論自然而然就會出現,而身為掌權者的我們,不是要阻止這些輿論的出現,而是去解決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