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桌上從大漢國各郡送來的有關民生的文件,劉大海有些欣喜。
朝廷官員調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基本上每郡都有一處民部辦事處。
雖然現在屬於民部的官員還相對較少,但很快,就會有一大批真正懂得民生的人加入進來。
劉大海已經讓白老積極動員農家在大漢國各郡的成員,讓他們推舉一些在農人中有著不錯的聲譽,真正知曉農人需求的農家子弟出來擔任民部辦事處的官員。
只有真正知曉農人需要什麼的民部官員,才能處理好民生。
若是一個只知道謀取私利的人負責管理民部,那將會是天下百姓的厄難。
基本上每一份送到他這裡的文件他都仔細閱讀了。
他也從這些文件中進一步瞭解了大漢國各郡的水土風情。
比如某地適合種植某些蔬菜水果,某地適合養牛、養豬、養殖雞鵝等。
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剛昭告天下沒多久,就已經有一堆人注意到了這其中的機遇。
而放在他面前的,大多是某地想要申辦個蔬菜種植基地,或者某地想要申辦個養殖場之類的檔案。
而進行申請者,絕大部分還是讀書人,只有少量是不識大字的普通百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普通百姓自動把自己放在了逆來順受的位置上,大多數更關心的是上面出了什麼政令,他們又要該如何去做。
何況是這個他們剛剛能吃得飽肚子的大漢時代。
他們剛有一點點結餘,只有一些竊喜,還不敢去嘗試用這些結餘去做一些冒險的事情。
而且,他們大字不識一個,也就自然而然的認為自己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而那些讀書人,則能夠更好地理解新政令,更敏銳地捕捉到其中可能帶來的機遇。
劉大海對此也沒有太多辦法。
只是從下一代人開始,大漢國的讀書人將會呈指數形式增加,那時候,大漢國才將是真正的繁榮。
劉大海每看完一份申請,就會將其交給身後的霍光、劉據、張安世三人,並讓他們分別寫下自己讀完後的見解,以及是否可行。
畢竟這三人日後的成就都擺在那裡,劉據能當幾十年的太子,也能夠證明他的才能。
對於這三人,他們不但要學習華夏理工的各科學問,劉大海還特意讓霍去病李敢二人教導他們三人武藝。
除此之外,劉大海還在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處理政務的能力。
而天下大事排在第一位的,剛好就是民生。
從一開始就能理解天下萬民的真正處境,這群人日後身居高位時,才能真正去體諒萬民。
霍光三人雖然羨慕其他學子有大量的時間玩耍,但他們也沒有抱怨什麼。
霍光想要成為像他哥哥一樣的真男人,故而學習十分努力認真,其理解新知識的能力也比較出眾。
而劉據身為皇家子弟,自然不甘心被霍光比下去,也就學的同樣認真。
而張安世入門又最早,何況他還有一個嚴厲無比的老爹,每次考教比不上兩位後入門的師兄,就會被老爹皮鞭伺候。
自然而然地,這三人就成為了元朔學堂和華夏理工學院所有學子的榜樣。
華夏理工學院和元朔學堂不知何時颳起了一股內卷之風。
因為三人成為了榜樣,而且三人身份地位又都不凡。
以前那些喜歡攀比家世以及財富的子弟,漸漸地有些慚愧,也加入了內卷大軍。
如果他們再不捲起來,就連那群來自大漢國西方郡地的羌人都比不過了。
對這股內卷之風,劉大海也沒有想到。
他之本意是像霍光、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