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永王朝在成功化解了第六十四章的諸多危機後,呈現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榮盛景。京城的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商鋪林立,百姓們安居樂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朝廷之中,官員們各司其職,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清正廉潔之風依舊盛行,邊疆亦是安穩祥和,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一切似乎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就在這看似完美的盛世之下,卻悄然滋生出了新的隱憂。在繁華的商業背後,一些不法商人開始暗中操控市場物價。他們結成聯盟,囤積稀缺物資,待價而沽,使得普通百姓購買生活必需品的成本大幅增加,百姓們雖不至於陷入絕境,但也漸漸感覺到生活的壓力,民間對此怨聲漸起,只是尚未形成大規模的動盪。
朝廷內部,隨著官員們一心撲在政務上,對於新晉官員的思想引導卻有所疏忽。部分年輕官員受到外界奢靡之風的影響,開始追求物質享受,心思逐漸從為百姓謀福祉上偏移。他們雖未做出明顯違法之事,可長此以往,難保不會滋生腐敗,成為危害朝廷根基的隱患。
文化教育方面,儘管書院眾多,培養出的人才也不少,但學術氛圍卻逐漸變得浮躁起來。一些學子急於求成,為了在科舉中脫穎而出,只鑽研應試技巧,忽視了對經史子集等經典文化的深入研讀以及品德修養的提升。如此一來,真正有學識、有擔當的棟樑之才數量並未如預期那般持續增長,這對王朝長遠的發展無疑是不利的。
在地方上,一些偏遠地區的水利設施由於年久失修,又缺乏有效的維護資金,開始出現損壞的情況。每逢雨季,便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淹沒農田,沖毀房屋,百姓苦不堪言。可當地官員卻因忙於其他事務,未能及時重視起來,導致受災範圍有逐漸擴大的趨勢。
蕭逸塵在日常的巡查與理政過程中,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些隱憂,他深知若任由這些問題發展下去,即便如今大永王朝看似繁榮,也遲早會陷入困境,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可能功虧一簣,他決定再次主動出擊,探尋解決之道。
面對這些新出現的隱憂,蕭逸塵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刻著手安排人手進行深入的探查,力求將問題的全貌和根源都摸清楚。
針對市場物價被操控的問題,蕭逸塵選派了一批熟悉商業運作、精明幹練的官員,喬裝成普通商人,混入各大商業集市之中。他們暗中觀察那些不法商人的交易手段、囤貨地點以及背後的利益鏈條,詳細記錄下各類物資價格異常波動的情況。經過多日的走訪調查,終於掌握了幾個操縱物價的主要商幫及其頭目,也摸清了他們操控市場的慣用伎倆。
對於朝廷內部新晉官員思想出現偏差的情況,蕭逸塵先是召集了朝廷中負責官員思想教育的相關部門官員,責令他們整理出近年來新晉官員的思想動態報告以及所開展的思想引導活動記錄。同時,他親自與一些年輕官員進行私下交談,瞭解他們的想法和日常所接觸的社交圈子,從中發現了是哪些不良風氣在逐漸侵蝕他們的初心,又是哪些場合成為了滋生奢靡思想的溫床。
在文化教育方面,蕭逸塵親自走訪了多所知名書院,與書院的山長、先生們深入交流,檢視學子們的課業情況以及平時的讀書氛圍。他還查閱了歷年科舉考試的答卷,對比分析學子們學問功底的變化。透過這些細緻的考察,清晰地看到了當前學術浮躁的具體表現以及背後的成因,比如一些不良書商為了盈利,刊印大量粗製濫造的應試指南,誤導了學子們的學習方向等。
地方水利設施的問題,蕭逸塵則安排了專業的水利官員,分成多個小隊,奔赴各地受災嚴重的偏遠地區。他們實地勘察水利設施的損壞程度,檢視河道淤塞情況,統計需要修復和重建的工程量,並向當地百姓詢問以往水利設施維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資金是如何籌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