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草:植物特性、藥用價值與研究進展
摘要
金錢草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在民間應用歷史悠久。本文全面闡述了金錢草的植物學特徵、分佈與生長環境、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以及質量控制與安全性等方面的內容,透過對大量相關文獻的綜合分析,揭示了金錢草在藥用領域的重要價值和研究現狀,為其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金錢草;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質量控制
一、引言
金錢草(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又名過路黃、鏡面草等,是報春花科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在傳統醫學中被廣泛應用,具有清熱利溼、通淋排石、解毒消腫等功效。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金錢草的研究逐漸深入,其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不斷被揭示,在臨床治療泌尿系統結石、肝膽疾病等方面展現出顯著的療效,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二、植物學特徵
2.1 形態特徵
金錢草莖柔弱,平臥延伸,長20 - 60厘米,無毛、被疏毛以無密被鐵鏽色多細胞柔毛,幼嫩部分密被褐色無柄腺體,下部節間較短,常發出不定根,中部節間長1.5 - 5厘米。葉對生,卵圓形、近圓形以至腎圓形,長(1.5)2 - 6(8)厘米,寬1 - 4(6)厘米,先端銳尖或圓鈍以至圓形,基部截形至淺心形,鮮時稍厚,透光可見密佈的透明腺條,干時腺條變黑色,兩面無毛或密被糙伏毛;葉柄比葉片短或與之近等長,無毛以至密被毛。花單生葉腋;花梗長1 - 5厘米,通常不超過葉長,毛被如莖,多少具褐色無柄腺體;花萼長(4)5 - 7(10)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以至線形或上部稍擴大而近匙形,先端銳尖或稍鈍,無毛、被柔毛或僅邊緣具緣毛;花冠黃色,輻狀鐘形,長7 - 15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倒卵形以至近圓形,先端銳尖或圓鈍,具黑色長腺條;雄蕊5,花絲長6 - 8毫米,下半部合生成筒,花葯卵圓形,長1 - 1.5毫米;子房卵珠形,花柱長6 - 8毫米。蒴果球形,直徑3 - 5毫米,無毛,有稀疏黑色腺條,瓣裂。花期5 - 7月,果期7 - 10月 。
2.2 生長習性
金錢草喜溫暖溼潤、陰涼的環境,不耐寒,忌強光直射。多生長於山坡草地、溝邊、路旁陰溼處及林下。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金錢草生長迅速,繁殖能力較強,常透過匍匐莖蔓延生長,形成大片的植被群落 。
三、分佈範圍
金錢草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如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此外,在陝西、河南等部分地區也有分佈。在國外,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也有金錢草生長 。不同地區的金錢草在形態和化學成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這與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生態環境密切相關。例如,生長在南方溼潤地區的金錢草,其葉片相對較大,含水量較高;而生長在北方部分地區的金錢草,可能在抗寒、耐旱等方面具有一些適應性特徵 。
四、傳統應用
在傳統醫學中,金錢草的應用歷史久遠。《百草鏡》中記載:“此草清明時發苗,高尺許,生山溼陰處。葉似鵝腸草,對節,立夏時開小花,三月採,過時無。”並描述其可治療黃疸初起,又治脫力虛黃。在民間,金錢草常被用於治療泌尿系統結石,人們將新鮮的金錢草洗淨後,煎湯服用,以達到通淋排石的效果。同時,對於肝膽溼熱所致的黃疸,金錢草也有較好的療效,常與茵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