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
朱辰繼續道:“朱棣在稱帝后,雖然沒有像朱允炆那樣嚴酷的削藩,但也以柔和的手段收回兵權,各大藩王或者內遷,或者削爵,在朱棣之後,大明的各大親王都被朝廷控制得極為嚴格,只剩一個顯赫的身份和富貴,並無實權,封王戍邊之策,此時已經蕩然無存。”
“總得來說,朱元璋的封王戍邊之策,除了他在位的時候得以施行外,在其他時候,都沒有得到真正的施行。”
“所以你說,朱元璋的封王戍邊之策,究竟是對還是錯?”
朱元璋啞然。
封王戍邊雖然造成了燕王朱棣舉兵造反,奪得帝位,但是,這是朱允炆自己的愚蠢造成的,而且,這不見得就是一個壞結果,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之後,朱棣顯然是比朱允炆更適合這個皇位的皇帝。
大明的皇位始終還是朱家的。
想到這裡,朱元璋也是暗暗長出了一口氣。
他以為,自己絞盡腦汁,苦心經營的封王戍邊之策,最終被歷史證明一無是處,這讓他心如刀絞。
連他自己都分不清對錯了。
但是朱辰的分析,卻讓他這個當局者彷彿撥雲見日,眸光湛湛。
是啊。
他的封王戍邊之策其實也就他在位的時候真正得以完整的實行了,誰又能說得清是對還是錯呢?
這個朱辰真乃非常之人。
一通分析下來,讓他心口歎服。
冥冥之中,他能夠來到這裡,看到了後世的一角,看到了他大明的歷史,更是遇上朱辰這樣的奇人,難道說,是上天想要他大明一個改變結局的機會嗎?
心念及此,朱元璋看向朱辰的目光都變了。
而朱辰卻仍舊一臉從容。
他自始至終都把這場對話當作是兩個歷史愛好者之間的探討。
他喜歡這種探討。
往往兩個不同思想之間的碰撞,才能擦出火花。
他以前在教育機構做老師的時候,就喜歡這種探討式的教學。
朱辰道:“封王戍邊之策對與錯,歷史沒有印證過,現在也無法再印證了,但是,朱棣上位後削弱過的封王政策,卻給大明留下了無窮的禍患。”
朱元璋聞言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