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期掏啊掏啊掏,從懷裡掏出早就準備好的計劃案。
薄薄的幾張紙上面包括了大秦現如今的隱患。
包括但不限於:
郡縣制缺漏、軍功兌換問題、人才晉升渠道和土地兼併等等。
不但提出問題,還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大致思路。
思路有了,實行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畢竟從0-100和從1-100的區別不可謂不大。
嬴政越看越滿意。
恨不得現在就把人提溜進朝堂幹活,但理智告訴他不行。
暫且不論年齡問題,現如今最當要的是讓趙子期趙子矜兩兄妹正式認祖歸宗,收錄進宗室,改趙歸嬴。
放到如今的節骨眼上肯定會引起一番轟動,但這些都不重要,這種事沒必要遮遮掩掩。
不過認祖歸宗嚴格意義上來講也不是秦始皇一個人說了算,涉及宗室之事,宗室族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發言權。
但話又說回來,兩兄妹身世完整的證據鏈都是由宗正一手補全,自然無可置疑。
接下來就是滴血認親,收錄宗牆,祭拜先祖,名入族譜。
這樣一整套下來,才算是認祖歸宗。
是的,滴血認親。
狗血劇必備橋段之一,兩個活人把血滴入器皿內,合二為一就是親人。
當然,此滴血非彼滴血。
現如今大多實行滴骨法。
滴骨法就是把活人的血滴入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果滲入就說明有血緣關係。
因為需要驚動先人屍骸,所以一般只在證據鏈確鑿的前提下使用,並不氾濫。
當然,這方法根本沒有科學依據!!!
只是人們堅定認為先祖一定能辨別自己的血脈罷了。
宗正早已經把一整個過程給規劃好,興奮的就像二百斤的孩子。
藺俞和公孫軒幾個心驚膽戰了一夜,深怕第二天送回來的是孩子的屍體。
畢竟說真的,趙子矜還好,但趙子期某些時候真的嘴賤。
結果第二天頂著黑眼圈得知了兩個孩子的身世。
公孫軒“啊”了一聲,喃喃自語:“嫁……,嫁給帝國君王后我帶球跑了?”
藝術,源自於生活。
藺俞沒聽清兄弟說了啥,抹了把臉,懷疑是自己昨夜睡得少,精神衰弱聽錯了。
自己外甥女這麼生猛的嗎?
李牧當年都教了些啥啊!!
按理來說,公子公主未長成立府之前都是在宮中和母妃一起居住。
但這兩個孩子沒有母妃。
嬴政索性便在新的公子府和公主府沒有建好之前,讓藺俞他們繼續帶孩子。
沒錯,嬴基建愛好者政,一個高興大手一揮就賜下了兩個府邸和三百頃土地。
其中趙子期兩百頃,趙子矜一百頃。
(一頃等於十五畝。)
嬴政所賜下的都是上好的良田,靠近渭水,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趙子期和趙子矜也直接從明面上的一窮二白變成了可以分分鐘包養小白臉的小富翁。
反正比藺俞這兩個長輩有錢多了。
訊息在朝野傳開後,大秦高層不少都是回過味來,邀約不斷。
都在試探。
不過倒不是試探趙子期,畢竟他只是一個七歲孩子,而是藺俞和周廉。
他們兩個一個是親舅翁,一個是老師,還是一手養大的趙子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孩子還沒長成之前是能代表趙子期的。
更是因為周廉的緣故,不少儒家子弟表示投誠。
藺俞幾人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