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軍功。不過卻不是以土地的形式。
大家還記得韓信嗎?
韓信最開始就在學堂之中學習。當時的學堂其實已經完善成了:
外院教導一些基本的種地、手工、加減、天氣預測等等,之後還又加上了基本的法律。
外院之中表現優異的少部分進入內院。內院則是正式教導人斷文識字,百家學識,雖然貧苦人家的孩子多數時間幫商戶做工,但這問題不大。
在靖建立之後靖高祖又在內院上面設立了千道院。
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和你說——千道院,在靖高祖眼中就是三公九卿,王侯將相的搖籃!
不過當時的老秦人還不知道這一點。
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兩個選項:一、直接拿土地;二、子嗣進入內院學斷文識字。
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好嗎!!
土地等他們死後國君還要收回,後代還要繼續上戰場拼殺。但認識的字誰還能從孩子腦子裡摳出來?
只要認了字,就不用像他們的先輩一樣只能靠著老天爺賞飯吃了。】
蒙恬將軍重新迎來了注目禮。
“將軍,陛下的十九公子好像就是天上面說的靖高祖吧?”
蒙恬雖然沒見過這位小公子,但他弟弟寫信過來偶爾會提到。所以他回“嗯。”
問話之人滿臉希冀:“那這個內外院什麼時候搞出來?”
一句話又把蒙恬給幹沉默了。
據他所知,十九公子滿打滿算才八歲。什麼時候搞出來?他上哪裡知道去?
【這三大院我們統稱它們為“三科院”。
大靖的軍功體系之中只要軍功超過一定數額就能進入三科院,當然,是從外院開始。
這其實也是為什麼老秦人能夠在剛剛滅國後迅速歸心並且爆發出超強戰鬥力的原因。
他們的子嗣進入內院後身邊多數都是靖朝的軍功之後,自然或多或少會受排擠。
他們發瘋的繼續渴望軍功還不是為了給孩子爭一口氣?】
十九公子府中還在勤勤懇懇編書的一批人一瞬間就明白了十九公子的用意。
幾十年前,相國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以求名留青史。他們最開始還以為十九公子是想效仿呂不韋呢。
還有人私下裡嘀咕,“陛下不像………,倒是小公子像………”
沒想到膚淺的是他們………
孔鮒盤算了一下,倒吸一口涼氣:“這要出多少錢啊!怪不得說是純砸錢。”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是開了民智,和孔子的理念不謀而合。
不愧是荀子的徒孫。
“對了,周兄呢?”咱們十九公子的老師可不能忘了。
“他?他好像頭疼的緊,就回房休息去了。”
:()大秦:天幕直播我爭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