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歷史軍事 > 正德皇帝朱厚照 > 第7章 鋤奸佞大臣齊彈劾保閹豎皇帝獨裁決(一)

第7章 鋤奸佞大臣齊彈劾保閹豎皇帝獨裁決(一) (第1/2頁)

正如趙秀才說的,張彩覺得京師將亂請病假,以求自保。

他撈足了,腰包飽了,名聲有了。政局將亂之際,再混下去沒準搭上小命,不值得。

不如回家享幾年清福,待亂定後再作打算。

他是劉瑾的陝西老鄉,安定人,弘治三年進士。時任吏部文選郎,此職是讓人眼熱的美官。

張彩是個能吏,深受前任尚書馬文升的器重。

他在用人方面採用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好辦法,不料有個沽名釣譽的御史彈劾他變亂祖宗法度。

張彩正無由脫身,這位御史的彈劾奏章發回吏部,雖然時任尚書的馬文升為他一一條陳辯解,張彩還是執意告疾求退。

讓人一彈劾就求退是古人的官規之一。

當然規定是這麼規定的,真正這麼幹的一個也沒有。

官場上混的人,讓人彈劾十回八回,只要文書未下,都還在奔走權門,想方設法擺平。

張彩告疾奏章一上,立刻聲譽鵲起。

正直的官員認為此舉有古大臣遺風,倒沒想到這小子玩金蟬脫殼的花招,他們紛紛上奏挽留。

張彩去意已決,焦芳當上吏部尚書後,張彩跟他尿不到一壺,辭職的決心就更大了。

他先後上五道辭職奏章。

挽留他的官員有點弄不明白,照理上三道奏章就能與古人媲美,接著照樣上班就是,還擺什麼譜呢?所以沒有人再挽留他。

張彩總算如願以償,朝廷準他的假,放他回鄉了。

他剛拿到准假文書,沒想到又弄到另一個聲譽。

南京給事中李貫推薦他有帥才,應當到邊關掛帥。

似乎要印證李貫的看法,三邊總制楊一清因為修築邊牆得到正德同意,但經費卻遲遲沒有下撥,一氣之下上章辭職。

照慣例,他上章辭職的同時,須舉薦別人頂自己的缺。

他舉薦的人中竟也有張彩。

楊一清的這份奏章不早不晚,剛好也到了。

這下他名聲更響亮了。張彩不僅搞人事有兩下,還能領兵打仗。

張彩即準了假,正是:“金鱗脫卻魚釣去,搖頭擺尾再不回”,哪肯貪戀祿位,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呢?

因彈劾辭退的官員,文書一下,當天就離開京城。

官雖然做不成了,但也不能輸個精光。即刻離開京城,表明自己早已收拾好行裝,打算歸息田林,絕非貪戀祿位之輩。由此掙回最後一點面子。

這種做法不知始於何時,至明朝中葉竟成慣例。

一旦誰準辭了,同僚和朋友當天在城外官道旁等著給他餞行,也無須事先招呼。

張彩不僅撈足名聲,遭彈劾後,他連上數疏、意志堅決請辭,有異他人,無須照慣例做作。

他三天後才離開,讓同僚和朋友在官道旁白等一回。

但也不是沒人給他餞行。

在別人眼裡,他現在既是能吏又有帥才,功德圓滿。

官場上需要的名譽他都有了。

可是,如不復職,名譽對他並沒有用處。

歸息田林後他需要的是文名。

他遲遲沒有出城,打算沒有旁人,好好跟幾個文人聚一聚。他叫人將訊息悄悄遞給在京的幾位大才子。

將近晌午,天高雲淡,官道兩旁樹林疏朗。

官道邊的草亭裡,給他餞行的文人是李夢陽、康海、王九思和徐禎卿。

這四人加上不在朝為官的何景明、邊貢和王廷相,史稱前七子,都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

另外還有兩個武官,即正德身邊的近侍簡文和王忠。

張彩選擇他們頗費一番心思。

最新小說: 狼人殺,天梯榜之戰 我在甄嬛傳裡奮鬥 快穿:我帶四哥暢遊小世界 每次穿越世界,我都有金手指! 年代:我在塞罕壩植樹 天幕通古代:開局讓老祖宗們震怒 假如李蓮花可能 快穿之路只只,開心些 三國:開局系統就跑路 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 正德皇帝朱厚照 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 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 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 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 醒來成了桓侯張翼德 想離婚分江山?我過繼朱棣給朱標 小馬寶莉:她在秩序彼岸 漢末新傳:國賊呂奉先 十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