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石條作為門禁,防止野豬進出。
豬舍隔間門建成後,我在進門左側牆壁開鑿了一個深40厘米、寬50厘米、長2米的U形石槽,用於餵食。同時,在進門右側地面下方,開鑿了一條寬30厘米、深20厘米的U形排水渠,並貫穿所有豬舍,實現排水系統互聯。
“咿呀……”半小時後,我站在長達300米、寬5米、高8米的通道內,望著兩側排列整齊的豬舍側室,嘴角不禁泛起滿意的微笑。
短暫休息後,我繼續在洞口通道底部向上開鑿螺旋樓梯通道,至十米高時,於一層豬舍上方區域水平開鑿出另一組相同的豬舍。隨後,我依此模式向上開鑿通往第三層的螺旋通道及豬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層為豬苗關押區,因此豬舍門口的石洞間隔縮小至10厘米,並設計可拆卸的卡槽式石板作為門禁。
完成一至三層豬舍及螺旋通道建設後,我在每層豬舍走廊通道底部繼續開鑿寬4米的螺旋通道,作為豬群上下樓層的通道。此外,豬舍外側將建牧草場,豬群可透過此螺旋通道進出。
隨後,我於螺旋通道一層開鑿出口,通向山腳外側。同時,我切割出一條排洩管道,將一至三層豬舍的排水渠直接連通至山腳外,用於排放豬糞及垃圾。
最後,我站在樓梯洞口,更換短刀,於此處挖掘了一個直徑30厘米、深一米的小坑,並以五度傾角向下挖掘,直通山腳外一百多米處的亂石群,作為最終的排洩出口。
在挖到距離豬舍兩百米外的亂石堆時,我繼續在此地挖掘出三個長寬各8米、深8米的深坑,每個坑壁保持1米厚度,底部透過直徑50厘米的洞相互聯通。
完成化糞池的挖掘後,我在最後一個化糞池尾部的一角切割出一個1米大小的正方形開口,並用一塊長寬各1.5米、厚20厘米的石板覆蓋,作為化糞池的抽水口,便於將肥料水抽至牧草場施肥。
隨後,我返回豬群通道門口,用石板蓋住之前的圓洞口,然後前往石洞通道門口右側的豬舍走廊通道口對面,繼續向山壁挖掘出一個長300米、寬50米、高8米的洞室倉庫。
倉庫挖掘完畢後,我奔至二層,在一層倉庫上方挖掘出一個由多套石室組成的石室群,每套房子的陽臺建於外山壁上,欄杆與外山壁一體切割而成,大門口則開在山體內側的走廊旁。
接著,我切割出住宿區後,繼續上至三樓,在二樓住宿區頭頂的岩石上挖掘出一個總面積300米的育種研究室,由多個小洞室連通而成。
在每間大研究室的外山壁一側,我切割出精美的蝴蝶形柵欄,並預留了安裝兩層鋁合金玻璃窗戶的卡槽。
完成育苗研究室的切割後,我前往石洞通道門口左側,切割出大批石磚,並堆放在山腳下的洞口邊。
留下石磚後,我從最近的螺旋水渠側面挖掘出一條通往三樓螺旋通道天花板的石管,然後原路返回,用石料切割成石管,榫卯在豬舍天花板上,延伸至每間豬舍。
我採用同樣的方法為一樓、二樓豬舍,以及二樓住宿區和三樓實驗室安裝水管和水龍頭。
此外,我還切割出一根螺紋石管,在樓梯天花板石壁內部的大石管邊切割出螺紋切口,將外部石管與內部石管連線。
隨後,我在豬舍洞口兩百米外的空地切割出大量石材,作為建造別墅的材料,分別堆放在別墅區的四個角和中間位置。
完成豬仔育種基地和別墅石料的準備後,我返回家裡。
回到後山,我在下山方向左側切割出一塊長寬各三百米的地塊,鋪設了一層10米大小、厚1米的石板。
在石板上,我切割出一排排榫卯石柱的口子,用邊長30厘米、高2米至8米的正方形石條作為頂樑柱,榫卯出一座弧形屋頂的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