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最近的地方距離壓力山大島海岸有三十公里遠,最遠的距離壓力山大島嶼一百公里左右;因為右面島嶼有一處凹槽區域,所以這一處跟右半圓島嶼最遠。
咿呀…小傢伙每建造三十公里,就騎著腳踏車以五百時速在橋面上行駛到大橋盡頭,接著繼續飛速建造右半圓島嶼。
半個小時後…
咿呀…啊呀…小傢伙環繞外海建造半圈後,到了以後被發現並命名為喬治海峽的區域;小傢伙眨巴眨巴著小眼想了想,還是留出一個出海口為好;畢竟這座島嶼前後可是相聚四五百公里,幾十年後冰雪融化後,尾部島嶼的居民想出海就不需要繞到前島嶼出海。
咿呀…小傢伙把後面這段大橋的高度,建造距離海面高出八十米;這樣,以後可以進出大型貨輪;同時,還在大橋下面留出一個一公里長的缺口;缺口以及兩側,只是用礁石填埋至海面下方五十米處,形成一條寬一公里、長五公里、深五十米的航道。
建造完成航道後,小傢伙繼續往前面的南極半島延伸過去。
咿呀…啊呀…到了南極半島岸邊,小不點建造速度慢了下來;因為他要切割圓形長城兩側一公里內的冰層,並收進空間戒內;然後,在地面以及山脈上繼續每隔一段距離就插入石柱,在榫卯上三十米大小的石條,形成一堵三十大小的圍牆。
又是一個小時後…
咿呀…啊呀…小傢伙看看前面又到了海邊,意思就是說他已經打穿了南極半島大陸,從另外一邊的海域到了對面海域。
咿呀…小傢伙興奮的叫喚一聲,然後繼續以腳下岸邊為起點,沿著之前建造過來的半弧形度繼續在威德爾海建造半圓形島嶼。
島嶼建造跟之前在別林嘶高海域建造半圓島嶼一樣,不過小傢伙探測到有油氣資源的海底都圈了進去,所以搞的這邊比南極半島對面的半圓島嶼更加長,囊括的海域也更加的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