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鄉村振興交流合作專案取得階段性成功以及蘇瑤負責的文化藝術展覽專案大獲好評後,林蕭和蘇瑤並沒有滿足於當下的成績,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長遠的未來,他們深知,每一次的挑戰與突破都是開啟下一段精彩旅程的前奏。
林蕭憑藉在國際專案中積累的聲望以及展現出的卓越能力,吸引了不少國外鄉村發展相關機構和企業的關注。一家來自歐洲有著悠久農業發展歷史的農業科技集團主動聯絡了林蕭,希望能夠與都市農業發展聯盟開展深度合作。這家集團在精準農業技術方面有著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例如其研發的智慧灌溉系統,能夠透過感測器實時監測土壤溼度、作物需水量等資料,實現精準且高效的灌溉,極大地節約了水資源並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林蕭意識到這對於都市農業發展聯盟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提升機會,他迅速組織聯盟內的核心成員開會商討合作事宜。會上,大家對這項合作都充滿了期待,但也提出了諸多擔憂,比如技術引進後的適配性問題,畢竟國內外的農業種植環境和模式存在一定差異;還有高昂的技術引進成本該如何分攤等。林蕭耐心傾聽著大家的意見,隨後表示會親自帶領一個考察團隊前往歐洲,實地考察對方的技術應用情況以及瞭解其合作的具體條件。
在歐洲的考察之旅中,林蕭和團隊成員們深入到對方集團旗下的多個農場,親眼目睹了智慧灌溉系統、智慧施肥裝置等精準農業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高效運作。他們還與對方的科研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瞭解到這些技術背後的原理以及後續的升級迭代計劃。經過多輪談判,林蕭憑藉著自己專業的見解和誠懇的合作態度,爭取到了較為有利的合作條款,對方集團同意在技術引進初期給予一定的成本優惠,並且會派遣專業技術團隊到國內協助都市農業發展聯盟進行技術適配和人員培訓。
回到國內後,林蕭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合作落地的準備工作中。他協調各方資源,挑選了聯盟內幾家具有代表性的農場作為試點,率先安裝和應用這些精準農業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難題,比如部分感測器因為國內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特質出現了資料偏差的情況。林蕭又緊急召集技術人員與歐洲方面的專家進行線上會診,經過反覆除錯和演算法最佳化,最終解決了這一問題。
隨著試點農場的技術應用逐漸走上正軌,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了顯著提升,這也吸引了更多聯盟內的農場主主動要求引進這些先進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聯盟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在國內農業領域成為了科技創新應用的標杆,不少農業科研院校也紛紛前來尋求合作,希望能夠共同開展基於這些精準農業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而蘇瑤這邊,文化藝術展覽專案的成功讓她在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聯盟內的話語權得到了極大提升。聯盟內部經過商討,決定由蘇瑤牽頭,籌備一個跨國文化藝術交流年活動,旨在搭建一個國際化的文化藝術交流平臺,讓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藝術作品以及文化創意能夠在這裡匯聚、碰撞、融合。
蘇瑤深知這項任務的艱鉅性,她先是組建了一支專業的策劃團隊,成員們來自文化、藝術、外交、傳媒等多個領域。他們開始對全球各地具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進行深度調研,分析其活動形式、內容策劃、宣傳推廣以及合作模式等方面的亮點和經驗教訓。在調研過程中,蘇瑤發現一些國際知名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非常注重主題的獨特性和連貫性,往往會圍繞一個核心主題,透過多種藝術形式和互動體驗來進行全方位的呈現,讓參與者能夠深刻感受到文化藝術的魅力以及背後所蘊含的思想內涵。
受到啟發的蘇瑤和團隊經過反覆商討,確定了本次跨國文化藝術交流年活動的主題為 “多元之美,文化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