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秦軍遊騎騷擾等原因,出現了延遲,軍中開始缺糧。而且,由於長時間的求戰不得,楚軍士兵的懈怠情緒愈發嚴重,夜間站崗時甚至有人偷懶打瞌睡。項燕為了改變局面,頻繁調整兵力部署,試圖尋找秦軍的破綻,卻不知這些動靜都被王翦的細作看在眼裡。
一日,王翦得到密報,楚軍內部因糧草問題發生了小規模的譁變,雖然被項燕及時鎮壓下去,但軍心已然不穩。王翦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知道,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來了。
是夜,秦軍營地燈火通明,卻又靜謐無聲。王翦召集眾將,部署作戰計劃:“楚軍如今已破綻百出,糧草不濟,士氣低落,且兵力部署混亂。我軍明日寅時出擊,兵分三路,一路由我親率主力,直擊楚軍中軍;另一路繞道楚軍後方,截斷他們的糧草補給線;還有一路從側翼突襲,配合中軍作戰,務必一舉擊潰楚軍!”眾將齊聲領命,各自回營準備。
當黎明的曙光剛剛劃破天際,秦軍大營忽然號角齊鳴,王翦一馬當先,率領著養精蓄銳已久的秦軍如洶湧潮水般向楚軍衝去。楚軍因昨夜的譁變,人心惶惶,加之值夜士兵打瞌睡,疏於防範,驟遭突襲,頓時亂作一團。項燕匆忙從睡夢中驚醒,來不及披掛整齊,就倉促組織抵抗。
秦軍主力如泰山壓頂般衝向楚軍中軍,楚軍雖拼死抵抗,但怎奈秦軍士氣高昂,戰鬥力強,且佔了突襲的先機。楚軍中軍防線很快被突破,項燕見大勢已去,率領著少數親兵奮力突圍。
而秦軍的另一路兵馬成功截斷了楚軍的糧草補給線,使得楚軍陷入絕境。失去糧草的楚軍,愈發慌亂,戰鬥力銳減,紛紛四散逃竄。
這場決定秦楚兩國命運的大戰,以楚軍的潰敗告終。王翦以非凡的謀略與忍耐力,在沉默中等待時機,最終給予楚軍致命一擊,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他望著戰場上屍橫遍野、硝煙瀰漫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深知這一場勝利來之不易,承載著無數大秦將士的熱血與期望,也預示著一個大一統時代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