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數位大臣頓時嚇得面如土色,匆忙跪地,口中高呼:“陛下息怒,陛下萬金之軀,還請保重龍體啊。”
凌衛明見此情形,心中只覺滑稽可笑,暗自思忖這皇宮之中繁文縟節、陳規陋習數不勝數,動輒便要下跪行禮,好似膝蓋不是自己的一般。
雖心中滿是不屑,但無奈形勢所迫,也只能隨波逐流,從眾而跪。
吳宗達顫聲道:“臣已記下此事,稍後便去處理此事。”
崇禎餘怒未消,又厲聲問道:“內閣對此次籌集軍費之事有何高見?”
周延儒戰戰兢兢,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囁嚅道:“臣……臣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想出妥善之策。”
溫體仁亦附和道:“皇上,今年賦稅與遼餉皆已徵收完畢,臣絞盡腦汁,確然無計可施,實難想出籌錢之法。”
崇禎聽聞此言,眼中光芒一閃,急忙在堆積如山的奏疏中翻找起來。
王承恩見狀,趕忙上前輕聲問道:“皇上,您這是在找什麼??”
“朕記得兵部楊嗣昌曾上過一道關於加徵遼餉的奏疏,怎的如今卻不見蹤影?”
王承恩不敢怠慢,疾步走向後方的案牘,從中抽出那份奏疏,呈於崇禎面前,
同時說道:“皇上,此奏疏已是十多日前呈上的,因您一直留中未發,故而才……不想您此刻卻想起要看。”
崇禎一把接過奏疏,說道:“如今局勢緊迫,正是遇上棘手之事!來,將此奏疏呈與幾位閣老過目,諸位且看看這增派遼餉一事究竟是否可行?”
周延儒與溫體仁接過奏疏,閱罷,兩人皆沉默不語,面面相覷。
此等加徵賦稅、損害百姓利益之事,恰似燙手山芋,誰都不願沾染,生怕因此落下千古罵名,遭後人唾棄。
兵部尚書吳宗達看完奏疏後,率先開口道:“皇上,楊嗣昌雖身為兵部右侍郎,但其上書所言僅代表個人之見,並非兵部之集體意見……”
崇禎立刻截斷其話語:“此刻乃是商議國事,並非追究責任之時,兵部先且說說,對加徵遼餉一事究竟有何看法?”
吳宗達微微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道:“皇上,遼餉自萬曆年間起始徵收,初始之時不過二百八十萬兩。然隨著歲月推移,其間不斷增派,稅額亦是水漲船高。
直至前年,已飆升至一千零二十九萬兩之巨。如今,在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田地一畝僅值七八兩銀子,而納餉卻高達十兩的荒誕情形。
百姓財力已然枯竭,實已到了山窮水盡之境,萬萬不可再加徵了!”
崇禎聞得此言,頓時怒目圓睜,大聲斥責道:“朕詢問你們的見解,爾等卻一個個都裝聾作啞,好似啞口無言。
楊嗣昌起碼還能提出些許建議,朕真不知這大明朝廷怎的竟養了你們這群庸碌無能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