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並非空穴來風】
【兩方的矛盾從明治維新時期就開始了,到了二戰時期更是打得出了名】
【由於矛盾由來已久,平時開個會問候一下對方家人都算常規操作】
【不僅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軍艦,武器裝備不通用,如果陸軍制造的飛機螺絲往左擰,那海軍生產的飛機螺絲絕對往右擰,主打的就是與眾不同】
明朝
朱棣皺起眉頭,語氣嚴肅地說道:“如此一來,這不就是兩國的軍隊了嗎?”
太子連忙應道:“父皇所言極是,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確實如此啊!”
朱棣瞪了太子一眼,略帶不滿地呵斥道:“跟朕說話要恭謹些,莫要這般隨意。”
太子趕忙低頭認錯:“是,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朱棣稍稍緩和了神色,接著分析道:“若是能有一人站出來統籌全域性,情況或許會好一些。”
話到這裡朱棣頓了一下,說:“不,甚至會更早失敗,因為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太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附和著說道:“父皇英明,照此情形發展下去,那東洋一方必然會落敗,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朱棣嘆了口氣,無奈地搖搖頭:“事已至此,也許推翻重建是唯一的辦法了。”
【除此之外,還有些讓人啼笑皆非之事】
【東洋的陸軍和海軍竟然先後兩次向同一家德國公司購置了相同款式的航空發動機】
【面對這樣匪夷所思的操作,那家德國公司的人給搞懵了】
【白頭鷹國潛艇在一個地方擊沉了東洋運輸船,結果驚訝地發現第二天還有東洋運輸船經過】
【東洋陸軍提出北上戰略,海軍反對】
【據說不是因為看出了蘇聯人的強大,而是陸軍提出的就必須反對】
【後來陸軍北上戰敗,海軍放鞭炮慶祝】
【類似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在此就不再逐一詳細敘述了】
【得一提的是,這矛盾在當時甚至傳到了國外】
【正如蔣百里先生曾經所說:“東洋陸軍的強,是世界少有的;海軍的強,也是世界少有的。兩個強加在一起,卻成為弱。”】
唐朝
李世民聽聞此言,不禁微微挑眉,疑惑地問道:“這難道還得感謝一下不成?”
站在一旁的房玄齡連忙拱手作揖,恭敬地回答道:“陛下,依微臣之見,如今局勢確實如此。您想想看,當一個國家所具備的真正實力已然超越其領土所能涵蓋的範疇,而旁邊卻只有一個領土大於其實力的國家時,那麼此種情形便極易發生。”
李世民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房玄齡的觀點,但仍感慨道:“玄齡所言甚是,只是這般狀況著實令朕始料未及啊!”
房玄齡緊接著說道:“陛下聖明,其實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類似的矛盾。只要這些矛盾能夠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它們有時候甚至可以成為推動國家向前發展的動力。不過像東洋目前所處的這種局面,只能說是笑話了。”
李世民聽到這裡,不由地皺起了眉頭,陷入沉思之中。突然間,他似乎捕捉到了一絲靈感,腦海裡閃過一些念頭,但尚未完全成形……
【你以為光這些嗎?那可未必】
【在東洋國內的各類報道中,每當他們遭遇挫折和失敗時,常常會使用一個獨特的詞彙——“轉進”,因此你在東洋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失敗的訊息】
【就是在種種原因之下,東洋可謂是一天不如一天,頹勢日益明顯】
【隨著零式戰鬥機被白頭鷹軍繳獲,“馬里亞納火雞”就出現了——白頭鷹國用幾十架飛機的代價擊落了幾百架東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