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子西頭,有一大片柳樹林,密密麻麻的柳樹,遮天蔽日。一到夏天,柳樹林裡的知了聲響成一片,孩子們都喜歡去柳樹林裡玩。一來柳樹林裡不見一絲陽光,涼嗖嗖的細風,比河邊還要涼快。二來,柳樹的樹幹上,爬了很多知了蛻下來的皮,我們這裡的人叫它叫知了皮。知了皮學名叫蟬蛻,具有散熱祛風,透疹利咽,明目消翳的功效。上了火嗓子疼嗓子啞或者是得了熱感冒,不用去醫生那裡拿藥,抓一把知了皮熬水喝,兩三天就好了。村裡的大多數人,家裡都是一年四季存著知了皮,以備不時之需。撿知了皮不是力氣活,三五歲七八歲的孩子玩著就幹了,凡是有孩子的人家,夏天都會指使孩子去柳樹林裡撿知了皮。除了自己家裡備用,撿的多了,還可以拿到公社收購站賣錢。除了地頭坡上的草藥,蠍子、簸箕蟲還有知了皮,收購站裡都收。不能去隊裡掙工分的孩子,到了春夏,一般的都不閒著,除了刨藥材,還有捉蠍子、撿知了皮的,能幹點啥是啥。
那年夏天,老奶奶生病了,吃村裡醫生的藥不見好,爺爺奶奶借了隊裡的排子車,拉著她去城裡的醫院看病。臨走前,爺爺吩咐大伯大姑和我爹去山坡上刨藥材,讓二姑帶著三歲多的三姑,去村西柳樹林裡撿知了皮。知了蛻皮,一般都是爬到一定高度,它們自己覺得安全了才開始蛻皮,所以知了皮都在樹幹上離地面六七尺高的地方。一般的孩子撿知了皮,都是在樹下轉悠轉悠,看到有夠得到的知了皮才撿起來。二姑不是,她先在樹下看看,發現哪棵樹上知了皮多,就讓三姑在樹下等著。她自己脫了鞋,出溜出溜爬到樹上,見一個摘一個,這根樹幹上有多少個知了皮,也逃不出二姑的手心。摘下來的知了皮,不能往口袋裡裝,不小心會擠壞。二姑三姑都梳著辮子,嫌?著籃子礙事,二姑就把知了皮一個挨一個別在自己和三姑的頭髮上。這樣做,知了皮在頭上一天也不會變形,頭髮上別滿了,也不影響她揹著三姑回家。到家再摘下來放到籃子裡,完整的知了皮,比別人在籃子裡晃盪了半天的還要好一些。
那天,二姑撿的知了皮特別多,她和三姑的頭上都別滿了,還剩下好幾個。二姑就把多餘出來的知了皮,平分給了一起去的會計家二小子和支書家的大孫女,幾個孩子一起高高興興的往回走。在她們走過張家門前的時候,張家二嬸子出來餵豬,看到我二姑三姑滿頭的知了皮就眼饞了。
“二妮兒,我這兩天嗓子疼,把你的知了皮給我吧,我熬點水喝。”
這張家二嬸子的男人是獨子,按說該叫她嬸子,因為她男人在堂兄弟中排行老二。家裡的人都喊她老二家的,村裡的人就隨著二嫂子二嬸子的喊。二嬸子有個毛病,就是平時愛佔便宜,經常花言巧語騙取孩子們從地裡撿的東西。以前也是這樣的藉口,要過二姑的知了皮和簸箕蟲。二姑知道她的毛病又犯了,自己爬樹胳膊腿都蹭破了皮,她一句嗓子疼就想拿走,自然是不肯給她了。二姑也不說話,揹著三姑,越過她只管往前走。
張家二嬸子眼看二姑不搭理她, 砸著嘴笑著說:“哎吆唉,你看三妮兒這麼俊的閨女,臉上落了這麼長的一道疤瘌,這長大還咋說婆家,要是找不到婆家,你爹孃可得養活一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