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邊有個風俗,說是結婚這天,新媳婦穿的衣服越厚,結婚後日子過得越富裕。所以結婚這天,為了讓自己閨女以後有好日子過,孃家媽拼命往自己閨女的棉襖棉褲裡絮棉花。
村裡一般人家娶媳婦,都是在冬天,新娘子哪怕是穿著一層兩層厚厚的棉襖棉褲也沒啥。現在是春天,一早一晚有點涼快,穿件秋衣或夾襖就可以了。白天有太陽,人們都穿著單衣單褲,有的甚至是背心短袖。這麼熱的天,要是穿上這麼厚的棉襖棉褲,怕是要把人熱暈。
“娘,我換好衣裳了,不用穿這個了。”
“穿著吧,今兒個你興穿厚點,往後你們過得厚,到了那邊拜了天地再換下來,就一會兒,熱不著你的。”
“二妮兒,穿上吧,這是你孃的心兒,看你娘給你絮的多厚實,你們以後的日子越過越厚的。”二閨女的姑姑在一旁勸說。
“穿著吧妮兒,我送過好幾個閨女,還沒有見過這麼厚的棉襖棉褲,你娘是心疼你。”
送媒客的一句話,說的張家二嬸子的眼睛更紅了,眼淚憋在眼眶裡,似乎馬上就要掉出來了。為了不在二閨女跟前掉淚,張家二嬸子找了個藉口,走出二閨女的屋子。
“穿著吧,我去看看親戚們都來齊了沒有,來齊了你們都過去吧。”
在一眾親戚的勸說下,張家二閨女還是穿上了棉褲,在大紅套裝的外面,套上了大紅緞子棉襖。跟著三姑和她家三閨女一起,上了接親的拖拉機。
雖然棉襖沒係扣子,但是天氣太熱了,加上拖拉機上的棚子,是一領新席外面罩著大紅純棉床單,搭的嚴嚴實實密不透風。不一會兒,張家二閨女臉上就出汗了,為了不把自己的妝容弄花,她只能用棉襖的袖子去蘸額頭上的汗。看到張家二閨女擦汗,三姑拿出自己的新手絹,遞給了她。
“二妮兒姐,你用我的手絹擦吧,我這個手絹是為了給送親,拿的新手絹,我一回也沒有用過。”
好在是一個村子裡的,孃家婆家離得不遠。拖拉機從張家二嬸子門口出發,繞著村子轉了一圈,再開到大狗家門口,不到一袋煙的工夫就到了。親戚們都是直接走過去的,拖拉機到大狗家門口的時候,他們都已經等在門口了。
楊子家裡是獨姓,除了二狗子,沒有小輩。新娘是自己的親嫂子,二狗子不會帶頭去鬧新娘,沒有人帶頭,其他人也都沒有興趣去鬧了。張家二閨女又是本村的閨女,還有孃家人都在場,除了說幾句新娘子漂亮的話,也沒有人過分去鬧。下車的時候,沒有人攔截鬧騰,三姑跟著二閨女順順當當進了家門。
吃過午飯,三姑和張家三閨女,本來應該跟著孃家人一起回去的。張家二嬸子捨不得二閨女,囑咐她家三閨女和三姑留下,一起陪著二閨女。雖然是一個村的,村裡人都熟悉,一般人都不會太為難她。張家二嬸子知道二閨女在為人處世這方面,不如大閨女心思縝密,擔心她走後別人說什麼玩話的時候,二閨女忍不住鬧出事兒來。
出嫁當天又不能回孃家,張家二嬸子走的時候囑咐三姑,讓她下午領著二閨女去我們家裡玩。趁著送孃家人出門,二閨女沒有回大狗家,直接跟著三姑回了我們家。在我們家玩了一下午,直到天黑透了,幫忙的人都散了,二狗子娘才來接二閨女回家。
按說這個時候,幫忙的人都走了,媳婦兒還不回來,除了專門掃炕的人,也就沒有人再等著鬧新娘了。陪姐姐的任務完成了,三閨女回了自己家,三姑也就不用再跟著二閨女回大狗去了。
小孩子們都貪玩好事兒,三姑也不例外。當二狗子娘和二閨女邀請三姑跟著她們回家玩的時候,三姑又跟著去了。她們幾個出了我家巷子剛走到大街上,碰上傻混兒和幾個年輕人,從對面巷子裡走出來。看見二狗子娘和張家二閨女,其中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