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字公與,廣平人士。三國之中,他曾官至冀州別駕、騎都尉、奮威將軍,助袁紹奪取了青、幽、並三州,一統河北!
這位可是袁紹帳下的第一謀臣,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啊!
史書還說,他曾舉茂才,兩任縣令。張塵猜想,如果不是他先下手一步,恐怕這廣平縣令,此時已經是人家的了。
如此大才就在身邊,我竟渾然忘了,真是該死!
張塵不由暗罵自己糊塗,趕忙喚來了差人,詢問道:“爾可知,本縣有一位名叫沮授的先生嗎?”
差人聽罷,思索片刻,回稟道:“大人說的,可是城西那位茂才郎?沮家的大公子,沮授?”
“不錯!正是此人!”張塵心中一喜,立時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急忙問道:“此人家住哪裡,速帶本官前往!”
見張塵這般激動,差人卻不禁有些奇怪,道:“這位沮公子,如今正是縣衙的一名書吏。大人若要尋他,喚來便是,如此激動,卻是為何啊?”
“什麼?書吏?”張塵不由一驚。
這般大才,居然只是一個小小書吏,還是我的手下?
張塵細細回想,好像史書的確說過,沮授曾為州吏,舉茂才,後才任的縣令。
看來,自己的到來,已經打破了歷史原有的軌跡,“蝴蝶效應”已經開始顯現了。
張塵緩緩地坐了下來,心裡暗自計較。
既然沮授現在縣衙當差,是自己的手下,那便不必表現得太過熱切。
張塵細細回憶著沮授的生平。
從三國曆史上看,沮授的一生,怎一個憾字了得!
他初為韓馥帳下謀士。初平二年(191年),韓馥欲要出讓冀州予袁紹,沮授極力勸阻,韓馥不納。
袁紹奪取冀州後,知其大才,授其為監軍、奮威將軍,令其監護諸將。
這是沮授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他監統內外,威震三軍,一舉助袁紹奪取了青、幽、並三州,一躍而成為北方最大的諸侯。
可惜好景不長,再之後,沮授的人生便急轉直下。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相爭,天子逃亡,沮授獻策袁紹奉迎天子,袁紹不納。
後袁紹欲分立諸子掌管各州,沮授認為諸子分立乃取禍之道,加以勸諫,袁紹又不納。
在此之後,沮授又曾先後獻策,三年疲曹、持久緩進、外表護糧……
可無論是方略還是戰術,袁紹皆一概不納,最終官渡兵敗,沮授也死於曹操之手。
如此一生,豈不是一個憾字?
張塵不由暗暗感嘆。
罷了,上一世你不得其主,如今遇到了我,定不會讓你再有此遺憾了。
張塵心知,沮授此刻雖是他的手下,但不過是僚屬關係,絕非誠心歸附。欲要收服此人,還需一番功夫。
不過,縱觀其一生,張塵倒是得出了一個結論。
沮授在識人方面,做的並不怎麼樣。
都說賢臣擇主而事,可他一開始便跟了韓馥那樣的庸主,這就足見此人雖然有才,但識人方面並不高明。後來從袁紹,也是因韓馥出讓了冀州,順勢而為罷了。
他連韓馥那樣的庸主都能看得上,難道,我還入不了他的眼嗎?
思及此處,張塵淡淡地說道:“去喚沮授前來見我。”
“諾。”差人應了一聲,領命而去。
不多時,差人便帶著一個青年文士來到了大堂。
那青年文士施了一禮道:“卑職沮授,參見縣令大人。”
張塵一眼望去,只見此人年紀在二十七八上下,身長七尺,面色白淨,微有鬚髯,生得儀表堂堂。
張塵雙眸一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