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團劉暢的飛行代號就改為拐么了,教官是豫南省安陽的,人瘦瘦高高的,屬於內秀型的,不太張揚,給人一個溫文爾雅的印象。
教官帶著劉暢學習殲教五噴氣教練機的基礎知識,並且熟悉座艙裝置。殲教五型教練機與初教六的區別可大了去了。用汽車來比較,就好比一個是拖拉機,一個是賽車。
飛行準備也很繁雜,到了四團,教官帶著學員做了一個月的地面準備和反覆的座艙實習。高階教練機的飛行裝具也跟初教機有所區別,除了飛行帽、氧氣面罩外,還多了抗荷衣。抗荷衣就像一個外套,主要是圍在腹部、大腿和小腿的尼龍可充氣的氣袋,它的作用就是當飛機急速拉桿上升時,因為重力的原因,人體的血液會集中流向下肢的腿腳上,這樣就造成大腦缺血和視網膜的缺血,視網膜的缺血,會導致眼前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了,這在飛行上叫黑視。而抗荷衣的作用就是不讓血液都流向下肢 ,透過飛行員拉桿的快慢,會產生一個相應的載荷,也就是重力加速度,拉桿越快產生的重量加速度就越大,有可能是5個g或者6個g,就相當於5倍或者6倍飛行員的體重量壓在飛行員身上。此時抗荷衣對接在飛機上的冷氣管就會根據載荷的大小向抗荷衣充氣,拉桿越快重力加速度就越大,身體裡的血液就會大量的流向下肢,而抗荷衣的進氣量就會增大,這樣給腹部、大腿、小腿的壓力就大,可以阻止大腦的血液向下流,出現大腦缺血,而出現黑視。高階教練機是噴氣機,速度越快,相同的拉桿行程產生的載荷就越大,所以高速飛機都有類似的裝備。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座艙實操,飛行大隊逐人的考試合格後,第二天終於要飛行了,心情有點小小的激動。畢竟操控的可是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1140公里的飛機,期待中。
第二天一大早,五點半起床,六點空勤灶開飯,劉暢跟其他學員一樣有些興奮,吃啥都沒有胃口,草草的吃了一片煎牛肉喝了一杯牛奶就了事了,然後乘坐大巴要行駛二十多分鐘才到外場停機坪。
地勤人員早早的就把飛機準備好了,他們凌晨三點半就起床開始準備飛機。等飛行員到場後檢查飛機無誤,登機滑出後他們才能休息和吃飯。在飛行部隊,最辛苦的就是地勤人員,起的最早,走到最晚。他們要等飛行結束後,對飛機做一下簡單保養,然後再把飛機的進氣道和發動機噴口都用木塞堵上,還要蓋上蒙布,不然就五莊的風,泥沙會把飛機的進氣道和尾噴口都給堵死。
高教機的開車聲音是尖銳刺耳的,尾噴口噴出的氣體推力非常的大,殲教五開車的時候,這裡說一下飛機啟動,飛行員和地勤都叫開車。尾噴管後面是絕對不允許有人的,如果有人不小心走到開車的飛機的尾噴管後面,會被飛機噴出的氣流吹飛的,至於會落在哪裡,就看這人的命了。
一次地勤人員在給殲教五飛機的發動機試車,剛開始只是怠速,尾噴口的推力還不是很大。這時就有地勤人員發現警衛連的司務長騎著三輪車,車上放著一個裝滿泔水的200斤的汽油桶,正從停機坪飛機的尾噴口後面經過,地勤人員就叫住警衛連的司務長說:“別從飛機後面過,前面有飛機在試車。”而這個司務長自認為是老兵,沒有聽從地勤人員的勸告,執意要從飛機的後面經過。嘴裡還在唸叨著:“我這一桶泔水加上鐵通,至少有220斤,就再加上三輪車的100多斤還有我自己的150斤的體重,加起來470斤,將近500斤,飛機能吹的動?我不信!”等他把三輪車蹬到試車的飛機尾噴口。後面還距離尾噴口20米時,坐在座艙裡的機械師根本看不到後面,此時正好趕上機械師推大車,油門被推到最大。而在尾噴管正後方騎三輪車的司務長,看到有飛機試車,也不願被吹烤的難受,就想使勁蹬兩下衝過去,突然被巨大的推力給連人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