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意為使用馴鹿的人,和鄂溫克,達斡爾並稱為索倫三部,是前清時期的最強兵員。
特別是乾隆時期,差點沒被用絕種,乃至後來辛亥的時候,索倫三部和關外的滿族竟然率先響應起了共和。
其實,這事也不難理解。
進城過好日子,吃鐵桿莊稼的時候,沒有這些人的份,後來需要為國奉獻,為國犧牲的時候,卻可著人家征伐。
最主要的是,成年壯丁都快打光了,也不讓人家休養生息,反而生活越來越困苦,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要知道,身為一個底層百姓,凡是鼓勵你去做的事,那就是需要你去填坑。
凡是禁止你去做的事,那就是有利潤不想和你分享。
凡是要你不惜一切代價,意味著你才是那個代價。
凡是要你顧全大局的,意味著你不在這個局裡。
身為滿族中的底層,索倫人要是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也不至於被割的那麼慘。
好在,在七十年代,國家為了保護索倫三部的種族延續,建立了數個自治鄉,自治旗,並將這些山民遷移下山,集中安置,人口才恢復了些。
馬虎要去的,並不是位於嘉蔭的鄂倫春小鎮,畢竟那邊已經沒有多少老戶了,估計養獵鷹的也不多了。
他要去的隔壁鐵力市的一個林區,那邊還有幾個鄂倫春老戶,過著原始的趕山狩獵生活。
至於大青山林場這邊的人,為啥知道這些鄂倫春老戶,說來也是件趣事。
要知道大青山往北那片老林子,可是直接連到伊春和老毛子邊境的,自然也連著鐵力那邊。
老林子,若是沒有十足的經驗和辨別能力,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
所以除了老獵戶,普通的職工和周邊的村民進山,通常只敢在外圍晃悠,但每隔幾年,總有那麼幾個點背的,誤入了老林子。
運氣好的,可勁往一個方向走,還能走出來。
運氣不好的,走上五天五夜,都不一定能出山,再加上山裡的猛獸,結果可想而知。
而這鄂倫春老戶,就是當年在從鐵力那邊的山裡,救了兩個在山裡迷路的大青山母子,才被大傢伙熟知。
知道有這樣一個老炮頭,老戶,領著十幾個族人,住在山的對面。
馬虎,當然不會傻到,穿幾天林子過去。
而是直接去縣城坐了火車,到了那邊的鎮上,又趕了幾公里的山路,才到鹿鳴山。
這些鄂倫春老戶,住的地方是一處山間緩坡,附近還有一條小溪,房子都是木刻楞,看著有五六棟。
畢竟是現代社會了,雖然這些人不願意下山,但也不會在住之前的撮羅子了。 “年輕人,你找誰?”
剛走到柵欄處,一名穿著褐布紋格短衫,頭髮稍長,面色黝黑,正在喂鹿的老者,就主動開口詢問。
“大叔,我找莫永貴。”
“我就是莫永貴。”
莫永貴是漢名,鄂倫春人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為了方便交流,大多都有漢名。
甚至許多人的普通話,比廣西老表還溜。
“莫大叔,我是大青山林場來的,之前你救的xxx就是我們林場的。”
“是獵戶吧,直接叫我老莫就好,進屋吧。”
聽到對方是大青山來的,莫永貴熱情了不少。
這幾年,大青山林場來找他的人確實有一些,多數都是為了請教山裡的事。
像前幾天,就來了一個叫張小軍的傻子,花了整整500塊錢將他孫女養的雪地松鼠給買走了。
他們這些人,雖然不願意下山定居,但也知道錢的好處。
這次有人再上門,他自然要好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