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和蘇妙齡在書院的發展道路上,儘管取得了不少成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多。
首先是資金的問題。書院的日常運營、教師的薪酬、教學設施的維護和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之前的捐贈和學費收入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開支。
“夫君,這個月的賬單一出來,我們的資金缺口又增大了。”蘇妙齡憂心忡忡地說道。
林羽皺著眉頭,思索著對策:“看來我們得想辦法再去籌集一些資金,不然書院的運轉會出現大問題。”
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向當地的富商和鄉紳求助,然而,之前的多次募捐已經讓這些人開始感到厭煩。
“林先生,我們已經捐了不少了,實在是沒有能力再支援了。”一位富商婉言拒絕。
林羽和蘇妙齡碰了不少釘子,資金的籌集陷入了僵局。
與此同時,教師隊伍也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一些優秀的教師因為待遇問題或者其他書院的高薪挖角,開始有了離開的想法。
“林院長,別的書院給我開出了雙倍的薪酬,我實在是難以拒絕。”一位資深教師向林羽提出了辭呈。
林羽極力挽留:“老師,我們一起在書院奮鬥了這麼久,您走了,學子們怎麼辦?我們再想想辦法提高待遇。”
但教師的去意已決,林羽感到十分無奈。
不僅如此,書院的教學質量也受到了質疑。由於學生數量的增加,教學資源的緊張,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如人意,家長們開始抱怨。
“我的孩子在書院學了這麼久,成績沒有什麼提高,你們到底是怎麼教的?”一位家長憤怒地指責。
蘇妙齡耐心地解釋:“家長,我們也在努力改進,但是目前確實存在一些困難,還請您理解。”
然而,家長們並不買賬,要求書院給出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林羽和蘇妙齡日夜操勞,身心俱疲。
“妙齡,我感覺我們快要支撐不住了。”林羽嘆著氣說道。
蘇妙齡握住他的手,鼓勵道:“夫君,不要灰心,我們一定能找到辦法度過難關的。”
他們決定先從內部改革入手,最佳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效率。林羽親自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和考核制度,蘇妙齡則負責與教師們溝通,穩定他們的情緒。
但是,改革的過程並不順利。一些教師對新的制度不適應,產生了牴觸情緒。
“這樣的考核制度太嚴格了,我們壓力太大了。”教師們紛紛抱怨。
林羽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釋和協調,試圖讓大家理解改革的必要性。
而在外部,他們四處奔波,尋求資金支援。他們拜訪了一個又一個的潛在贊助商,卻屢屢碰壁。
“我們為什麼要把錢投給你們書院?看不到任何回報。”一位贊助商毫不留情地說道。
林羽和蘇妙齡感到十分沮喪,但他們沒有放棄,繼續尋找著可能的機會。
就在他們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個轉機出現了。一位曾經在書院求學,如今事業有成的學子得知了書院的困境,決定伸出援手。
“林老師,蘇老師,當年是書院培養了我,現在是我回報的時候了。”這位學子慷慨地捐贈了一大筆資金。
這筆資金暫時緩解了書院的燃眉之急,讓林羽和蘇妙齡鬆了一口氣。
然而,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由於城市的發展,書院所在的地方被規劃為商業用地,政府要求書院搬遷。
“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到哪裡去找合適的新址?”蘇妙齡著急地說道。
林羽也感到十分頭疼:“這確實是個大難題,但我們必須儘快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