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並無不同。於是動了心思。
種出了三十七株人參。但只上繳了三十株,餘下七株他們私自藏起。
偷偷聯絡外縣的親戚,將七株人參以“一兩”價格售出。
起初張夢還沒發覺。
但後來這戶人家,每次上繳人參,都是雷打不動的“三十株”。一株不多,一株不少。
張夢這才起了疑心。
他對鄉里百姓,向來十分包容。有些百姓家裡病了,餓了。挖幾株人參自個吃了,他睜一眼閉一眼。
不會去追究。
但這種謀取私利,貪婪矇蔽心眼的行為。一經發現,必須嚴格處置。以警戒後人。
那戶人家被發現後,被取消了種植人參的資格。
再沒有“人參種”供應。那戶人家這才驚醒。
不是張夢要賺“十倍差價”。而是張夢主動分了一成利潤給百姓。
前後之差。
天然之別。
只他們被貪婪矇蔽心竅,沒能想到此節。
此刻再後悔,已是來不及了。那戶人家再無“種植人參”資格。
德行不過關。
與這福氣再無緣分。哭都沒地方哭。
每次見到衙門收繳人參,下發“人參種”時,都後悔難言。
私售人參,只是小罪。最多取消“種植人參”資格。少了份穩定且價值高的活計。
但更有甚者。竟欲煽動百姓,要找衙門討說法。
要張夢交出“人參種”之法。如此這般,山海縣才能真正富裕起來。
這種人很蠢很壞。且大機率是外縣人氏,機緣巧合下,接觸到山海縣情況。
藉此分一杯羹。
但這種人,不用張夢自己出手。他煽動的百姓自個,便把他料理清楚。
痛打一頓,最後五花大綁,送到了衙門上。
除卻個別包藏禍心者外,山海縣百姓大部分淳樸善良。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他們心底門清。
張夢到來前,山海縣過的什麼苦日子,他們可沒忘記。
好不容易來了位活菩薩。
不好生供者,還作東作西。不是自尋苦吃麼?
所以百姓對這種人,更為痛恨。是殺父之仇,奪子之恨。
若非縣令不給殺人,這些人早被打成爛泥了。
縣裡的長輩教訓小輩。都說:“罵你老子,罵你祖宗可以。咱不和他們計較,要與人為善。但罵張縣令,嘿嘿,別打死就成。”
山海縣的“人參業”,總體來說順風順水。
縣裡的各處運作,都沒出現紕漏。
縣外的山匪,別地的百姓,受苦受凍。
山海縣內,卻都有暖爐烤,都有米糧吃。別提有多快樂了。
到了跨年時。
張夢還耗費巨資,在龍爪縣買了許多炮仗、煙花。
請來了有名的戲班子。
跨年夜裡。張夢取消了宵禁,街邊掛滿了紅燈籠。
晚上放炮仗,看煙花,戲班子唱曲。
虎力軍自發護衛百姓安危。
縣內縣外連夜巡邏。
:()修仙小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