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趙天龍同學!成為本次比賽賽後的最佳教練!”
當賽後的頒獎大會上獲獎的教練名單念出來之後,臺下的球員們和一些球隊的工作人員都不安分地竊竊私語起來。
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趙天龍教練帶領的隊伍在決賽失敗了,但是他卻拿到了最佳教練。
這已經是十二年前的事情了。
十二年前,寧慶市的高校足球賽,市裡的二十多所高中都參與了比賽的角逐,彼時還是教練界的“新兵蛋子”的趙天龍還是第一次帶領高中足球隊們進入決賽,不過最後以零比二的比分輸給了對手。
而這位教練對手的名字叫做李向南。
“憑什麼?!”
一聲抗議在淅淅索索的討論聲當中顯得尤為刺耳——正是李向南教練的抗議。他絲毫沒有顧及主辦方的面子,直接站起身來、舉起右手,一臉嚴肅地喊道。
然而主持人並沒有回應他,並打算繼續念後面的名單。
“為什麼最佳教練是趙教練?!明明是我贏得了比賽!”李向南絲毫沒有退讓,他咄咄逼人地喊道——甚至他身旁的熟人們都開始小聲勸他不要那麼衝動,他也不為所動。
“不好意思,李教練”主持人不得不先回應這位“攪局者”的抗議,“名單是所有賽評人推選出來的結果,如果您有什麼疑問的話還請在大會之後找他們詢問具體情況。”
主持人完美的微笑和說辭讓李向南啞口無言——他確實不能怎麼樣,說到底李向南要面對的是幾十位足球賽評人的考驗。
可是帶領一支名不見經傳的高中校隊第一次打進決賽並且獲得勝利,這樣優秀的成績難道不能證明自己嗎?!
李向南一時情緒悲憤交加,不是他好大喜功,而是覺得不公平,他轉過頭,朝獲獎者“趙天龍”的方向看去。
明明是自己的手下敗將,卻拿到自己最期待的獎項——最證明自己的獎項
趙天龍似乎也很驚訝,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最後獲得了這個殊榮——但是在他得知結果之後卻並不開心,因為他還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之中,對於這個看似榮耀的獎項並不在意。
在那之後,李向南透過多方瞭解終於知道,他之所以沒有獲得“最佳教練”是因為在他治下球隊雖然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球隊的踢法卻相當“保守”,也就是踢所謂的“擺大巴”——多數人在後場防守,透過水洩不通的防守讓對手難以進球,然後再抓住一波機會反擊得分。
這種戰術雖然看起來相當無聊且“醜陋”,但卻是贏下比賽最實用的手段。
很顯然,這種保守的踢法沒有贏得評審員們的“芳心”,相比之下,趙的球隊雖然沒有贏但是傳切都相當流暢美麗,贏得了相當一批評審員們的認可。
兩人都是初出茅廬的教練,年紀也相仿,因為都帶領著球隊打進了高校杯的決賽,所以圈內的人們本以為他們都會走上一帆風順的執教道路,然而,在這次比賽之後,卻過上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因為獲得了最佳教練,所以有許多高校的領導都找上了趙天龍的門來,而且大都是財政比較富裕的高校,這使得他也在名利場上結識了不少當地的名流,從而在整個體育界的名聲越來越響。
李向南則完全相反,儘管獲得了冠軍的執教成績,卻沒有足夠的個人榮譽傍身,再加上他孤僻冷傲的性格,使得他在教練場的生涯平平淡淡,說不上有多麼出彩。
兩人之後便很少交集。直到去年,十幾年過去,人生髮生巨大變化的兩人再次在球場邊相遇——已是大學聯合杯的八強賽。
趙天龍還是那個趙天龍,李向南卻早已不是那個李向南了。
在贏得比賽之後,李向南洋洋得意地朝趙天龍走來,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