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趙鎧,因戰功赫赫而獲封為後中郎將、鄉侯,並享有著食邑兩千戶的殊榮。然而,其麾下的趙家軍現今卻有八千餘人之眾。要知道,這樣一支規模龐大的軍事力量,放在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絕對稱得上是非同小可的強大戰力。
可如今正值黃巾之亂剛剛平定之際,天下大體上已恢復了往日的太平景象。如此一來,這八千多士兵的數量顯然超出了朝廷所能容忍的範圍。
為此,憂心忡忡的趙鎧趕忙找來自己的兒子趙武共同商討應對之策。父子二人相對而坐,趙鎧面色凝重地開口問道:“如今黃巾軍已然初步被平定,咱們趙家的大軍竟然還有將近八千多人啊!
倘若這件事讓當今聖上知曉,恐怕定會招來旁人的非議和指責。依你看,是不是應當把這些士兵全都遣散回鄉,讓他們重新迴歸田園生活呢?”
趙武聽後,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低頭沉思了好一會兒。隨後,他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看著父親說道:“爹,您說得不無道理。眼下咱家的軍隊人數的確有些過多了,確實需要進行適當的精簡。
然而,儘管當前黃巾軍已暫且遭到壓制,天下各地的黎庶之間卻仍舊頻繁爆發紛爭與衝突。與此同時,普羅大眾的生計狀況依舊艱難困苦,舉步維艱。
故而,孩兒思忖著,不妨留存咱們軍中最為驍勇善戰且精銳無匹的那一部分將士,與此同時,針對咱們軍中顯得頗為冗餘臃腫的隊伍,則施行必要的裁汰以及整肅舉措。
例如咱家趙家軍裡的那一千名民兵團隊,完全能夠返回田園,重操農耕舊業。只不過呢,即便他們迴歸鄉間,冬日裡的軍事訓練之類事務仍應持續開展,以便應對可能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
此外,像是井陘、真定等等隸屬於常山郡的諸縣,其防衛力量著實亟待增強。而今父親大人已然榮任常山郡郡守一職,正宜將咱們軍中那些赤膽忠心計程車兵派遣至各個郡縣充任日常防務之要職。
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賞賜褒獎立下功勳的將士們,還能夠妥善化解我方軍隊兵員過剩所帶來的困擾!趙武這般侃侃而談之後,趙鎧不禁雙眼放光,喜笑顏開地回應道:“就依吾兒所言,此計當真兩全其美啊!既成功解除了我軍面臨的憂慮,又得以對將士們予以犒勞激勵!實在妙極!”
緊接著,三千名忠肝義膽的趙家軍中有功將士被有條不紊地劃分至井陘周邊各郡縣的縣兵隊伍裡去任職。這些被分配出去的將士們都曾深受趙家的大恩大德。
因此,只要趙家一有事情發生,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前來支援,絕不會有絲毫遲疑。如此一來,不僅成功保住了這些將士們現有利益,而且還妥善解決了他們未來的生計問題,真可謂是一舉兩得、兩全其美啊!
經過此番調配之後,趙家的軍隊僅剩下四千多人。面對人數減少的情況,趙鎧這位深謀遠慮的常山郡郡守迅速做出決策,對這四千餘人展開了新一輪的精心分配。由於趙鎧平日裡有權統領兩千名士兵來鎮守常山郡,所以他當機立斷將戰鬥力強悍的騎兵營以及勇猛無比的虎賁軍歸入自己的麾下,並安排他們負責常山郡的日常守備工作。
與此同時,李進、王雙和高順三人也憑藉著自身過硬的本領與卓越的戰功,正式成為了大漢王朝備受矚目的武將官員。他們終於如願以償,實現了昔日胸懷天下、一展抱負的壯志豪情!
而趙雲和管亥二人,則肩負起帶領其餘兩千名士兵在趙家繼續接受嚴格訓練的重任。這些士兵在平日裡充當著趙家的護衛力量,時刻保衛著趙家的安全;然而一旦戰爭爆發,他們便能瞬間化身為馳騁沙場、奮勇殺敵的精銳戰士,為國家和人民浴血奮戰!
而對於趙家那處於最外圍的城牆而言,它在之前遭受過黃巾士兵出其不意地偷襲之後,這一事件令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