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宣安十七年,十六年的中毒事件就那麼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對外公佈的結果是五公主因精神狀態不佳,認錯了人,才給太子下藥。
最後的結果就是五公主軟禁於景陽宮,整個人每天都瘋瘋癲癲的,當然,這是明面上的結果。
暗處,自皇帝一臉凝重地將調查駙馬歐陽凌風的重任,鄭重交付於姬鳳君後,她便日日與朝堂中的各位大臣打交道。
明面上,她作為朝堂上唯一的女子,且位高權重,是眾人都想交好的物件。
私底下,則是因為,大家都想看看,陛下對於這個小女子究竟是怎樣一個看法。
然而,大家得到的結論,居然天差地別。
很大一部分人本身就看不起身為女子的姬鳳君,當然他們也不會表現在臉上,只是不認真聽她說話而已。
因此也就覺得姬鳳君就是得了姬老太傅的面子情,才在戶部從書吏做到了如今的戶部侍郎。
另一部分人,因著姬鳳君的家世,太子的看重,等各方面的原因,對她倒是極為尊重。
因此對她說的話,倒也是聽進去不少,這一認真聽不要緊,直接發現這姬鳳君是個人才。
因而更加起了結交的心思,若是自家的女兒能有姬鳳君一半的本事,那麼以後是不是也可以……
當然,這些都是姬鳳君不知道的,因為她正忙於調查歐陽凌風的事情。
每天,都有訊息從幻影樓發來,但大多都不是什麼重要的線索。
日子一天天過去,關於駙馬的調查卻彷彿陷入了一片深不見底的泥沼,始終毫無進展。
那些原本看似清晰的線索,彷彿在無形之中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悄然截斷,而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留一絲痕跡。
不過,姬鳳君並未因此而心生氣餒之意,她從來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她提前這麼多年來到姬府,總不能是白用功吧!
憑藉著幻影樓那猶如蛛網般龐大、細密且縱橫交錯的情報網路,加上她親和力極強,頗有迷惑性的臉。
倒是讓她在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官場線索之中,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獵手,得到了不少的訊息。
敏銳地順著蛛絲馬跡順藤摸瓜,竟意外地揪出了不少官員貪汙受賄的累累劣跡,其中不少還是陛下委以重任的心腹。
“這些人簡直喪心病狂!” 姬鳳君看著手中的證據,怒目圓睜,“在北地大旱饑荒之際,竟敢私吞救災款項,全然不顧百姓死活!”
影風在一旁也是滿臉憤慨:“樓主,此等惡行,絕不能姑息!”
姬鳳君深吸一口氣:“將證據整理好,我們呈給陛下,定要讓這些貪官汙吏受到應有的懲處!”
與此同時,姬鳳君還察覺到一股江湖勢力正在民間悄然崛起。
這股勢力便是千殺門,在旱災肆虐之時,他們異軍突起,接了不少殺害官員的訂單。
起初,只是在一個小縣城,突然之間多了一塊牌子,上頭是縣城各個官員的畫像,以及他們的惡行。
自有讀書人發現了這塊牌子,一時間,整個縣城的人都被點燃了。
那讀書人說,只要有人揭下上頭的畫像,在畫像背後的地圖示記點放上合適的金銀,那麼畫像上的人就會死。
縣城的縣令自是不相信的,只覺得荒謬。
卻不想這種事居然真的有人相信,而且還真的付出了行動,第一個死的就是他身邊的副手。
那人經常仗勢欺人,在民間也算的上是臭名昭著,縣令留著他也是為了在一些不好推行的政令上有人可用。
卻不想憑一塊板子,就調動的整個縣城的百姓都對官府深深的唾棄。
而那背後之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