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水脹》趣談:身體裡的“水世界”危機
在中醫經典《靈樞》裡,有一篇《水脹》,光聽名字,就知道和身體裡的水有關。這就好比咱們身體是一個小宇宙,有時候這個小宇宙裡的“水世界”會出點狀況,《水脹》就像一本“治水秘籍”,來給咱們講講身體裡那些水的“異常故事”。下面咱就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把這篇古老的經典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
水脹初起:身體裡的“水漫金山”
“黃帝問於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黃帝這老頭兒,對身體裡的各種毛病那是相當好奇,拉著岐伯就問:“岐伯啊,這水脹和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到底咋區分呢?”岐伯就開始解釋啦:“這水脹剛開始的時候啊,就像一場偷偷摸摸的‘水患’。最先能發現的地方,就是眼睛下面那一小塊,微微腫起來,就跟剛睡了一大覺,迷迷糊糊起床,眼睛還腫腫的樣子差不多。這時候,脖子上的動脈也開始跟著湊熱鬧,跳得有點厲害。時不時還咳嗽兩聲,大腿內側總覺得涼颼颼的,像有一股小冷風在那兒吹。腳脖子也開始腫起來,慢慢地,肚子也跟著變大。到這個時候,身體裡的‘水災’基本就形成啦。你要是拿手去按肚子,按下去再鬆開,肚子上的肉就像包著水一樣,一下子就彈起來了,這就是水脹的症狀啦。”
您想啊,這身體裡的水就像一群調皮的小精靈,剛開始的時候,它們就在眼睛下面那塊小地方搞點小動作,腫一點點,給你個小訊號。結果你沒在意,它們就開始“得寸進尺”,從脖子到大腿,再到腳,最後把肚子都變成了它們的“遊樂場”,鬧得整個身體不得安寧。
膚脹登場:面板裡的“氣球膨脹”
“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面板之間, 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黃帝一聽,又接著問:“那膚脹又是咋判斷的呢?”岐伯接著說:“這膚脹啊,就像是有一股寒邪,偷偷跑到面板裡面去‘安營紮寨’了。你看那肚子,變得大大的,不光肚子,全身都跟著腫起來。但這腫起來的面板摸上去厚厚的,不像水脹那樣軟乎乎的。拿手按肚子,按下去就像按在一個洩氣的氣球上,陷進去一塊,半天起不來,而且肚子的顏色也沒什麼變化,這就是膚脹的表現啦。”
這膚脹就好比面板變成了一個氣球,寒邪就像往氣球裡吹氣的“搗蛋鬼”,氣越吹越多,氣球就越來越大,面板也跟著越來越緊繃。按下去的時候,氣球裡的氣一時半會兒散不出去,就一直凹在那兒,可不像水脹,水一流動就又彈起來了。
鼓脹揭秘:肚子裡的“鼓包危機”
“黃帝曰:‘鼓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
黃帝的好奇心根本停不下來,又問:“那鼓脹又是啥樣呢?”岐伯說:“這鼓脹啊,肚子脹得老大,不光肚子,全身都跟著腫,從外觀上看,和膚脹差不多。但是鼓脹的人,臉色會變得有點蒼黃,就像秋天的樹葉,有點發黃還透著點暗。而且肚子上的青筋都會冒出來,就像一條條小蚯蚓趴在肚子上,這就是鼓脹的症狀啦。”
這鼓脹就像是肚子裡有個不聽話的“鼓包”,越鼓越大,把肚子撐得像個小鼓。臉色都被這股“鼓勁兒”影響得變黃了,肚子上的青筋也被擠得沒地方藏,只能跑出來“透氣”,一看就知道肚子裡情況不妙。
腸覃與石瘕:肚子裡的“神秘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