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李老不知何雨柱之所以能有如此細緻的觀察,是因為他覺醒了一種神識。這種能力使得何雨柱能夠感受到老者打拳時的細微變化。他也因此更加堅信,眼前的李老絕非凡人。
“昨天我讓你有機會來武術茶社,怎麼沒有見到你呢?” 李老笑問道。
“家父前往保定,留我和妹妹兩人在家,我在豐澤園工作,所以每天都要送妹妹上學,抽不出太多時間。”
李老聞言,略感意外。不過他點頭稱讚:“家裡事總是第一位的。這幾天看到你每天在河邊觀察我打拳,可見你也是一枚有毅力的人。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學習我的拳術?”
聽罷此言,何雨柱心中暗喜,但依然恭敬答道:“若是能得到李老指教,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你底子不紮實,從未接觸過,腰腿都比較弱,先教你如何站樁吧。”
“站樁!” 何雨柱笑著回應:“李老,這樁功不就是基本功嗎?需要特別學習嗎?”
“那你覺得怎樣?” 李老輕步上前,示意何雨柱示範一次。
何雨柱立即展開動作,雙腿半屈,雙臂平伸,靜止不動,看起來十分穩重。
“李老,像這樣對吧?”
李老不語,僅微笑觀看。
然而不過片刻,
何雨柱便感到膝部痠軟,額頭上冒出了冷汗。
約摸二十分鐘後,
他再也支撐不住,站起來面向李老:“李老,我這樁站立合格否?”
“你這樣死撐著站,將來腰部肯定會受損。樁功的關鍵在於模仿‘馬’的形態。不僅要穩如馬立,還要動若馬躍。”
“要動?” 何雨柱有些困惑。
“看過騎馬嗎?人們策馬疾馳,身體隨馬匹上下起伏。這是古代武術宗師從騎馬過程中悟出來的。所以練習樁功時,也要模擬馬的動作,即靜中有動,動中帶靜,如同騎在一匹無形的馬上一般。”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何雨柱頓時茅塞頓開。
“你看我的站法就知道了。” 李老說著自己也站了個馬步。
何雨柱隨即察覺到了差異,見李老不僅保持平穩,同時伴隨著輕微的上下晃動,就像是正在跨騎著一匹無韁的馬一樣。
他的身體如同海洋上的波浪,起伏不定。
做完示範後,李老示意何雨柱也嘗試一次。
“你來練一遍。”
何雨柱未作多言,
根據李老的指導進行練習,“雙腳站立時應像雞爪緊扣地面,這樣能啟用小腿肌肉,並瞬間穩定膝蓋,腰部收縮時腹部核心也會緊繃,這就是起勁的過程。”
“學會起勁後,再練習伏勁,使用伏勁時,你的腳掌應模仿鴨掌,手指要分開。此時膝蓋和大腿放鬆,臀部下沉,腹部擴張。”
“就在輕微的動作轉換中,全身的重量不斷轉移,從而防止身體某個部位負擔過重導致受傷。”
聽到這裡,何雨柱眼前一亮,
依照李老教授的方法開始練習。
剛開始動作不夠規範,每當這時李老便會走過來,用腳輕點何雨柱的膝蓋,
使他的動作瞬間標準了許多。
李老對待每一個細節都極為嚴謹,任何問題他都會立即指出,
“這一起一伏之間的力度應在腳掌的一小範圍內調整,既不能過度也不能太輕,務必確保精準度。”李老語氣嚴肅地說道。
聽後,何雨柱按他說的調整了自己的動作。
不多時,他就感到一陣暈眩與無力,彷彿要虛脫,
甚至還產生了嘔吐的感覺。“是不是有想吐、天旋地轉的感覺?”
李老問道,何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