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縣的政治風雲再度變幻。市紀委的深層次介入讓顧晨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他深知,只有在這場風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才能確保改革繼續推進。每一秒鐘,他都在與時間賽跑,與周圍的政敵和盟友周旋,權力的博弈在此刻已經進入最為緊張的階段。
高層的微妙博弈
儘管顧晨已透過樑振東傳達的訊息瞭解到市裡高層的動向,但真正讓他感到不安的是——市裡的態度仍然飄忽不定。一方面,市裡高層的某些領導看似傾向支援顧晨,承認青河縣的改革初見成效;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人,尤其是曾經與顧晨有過直接衝突的派系,開始加大對他的施壓。
在這種情況下,顧晨意識到,自己並非僅僅與調查組、周偉或是市紀委在對抗,更重要的是,他正在與整個市裡複雜的政治局勢進行博弈。
“顧縣長,市裡那邊的態度還是沒定下來。”梁振東再次來電,語氣有些沉重,“你得明白,改革不可避免地會觸動很多利益,尤其是一些老牌的官員和企業,他們不希望改革破壞他們的既得利益。你這邊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要與市紀委打交道,更要小心其他派系的動作。”
顧晨深知梁振東說的有理,眼下,所有的決策都必須慎之又慎。他必須在市裡與省裡的雙重壓力下找到自己的路,保證青河縣的改革能夠有序推進,同時避免將自己推向風口浪尖。
啟動反擊:求變與堅持
顧晨召集了核心團隊開會,計劃針對市紀委的調查做出應對。他沒有選擇單純的迴避,而是決定主動出擊,藉此機會將調查結果反向利用,將青河縣在改革中所取得的成績展示給上級領導。他深知,如果在這個節點上表現出過多的猶豫或軟弱,那自己很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我們不能被動等待,必須主動出擊。”顧晨在會議上語氣堅定,“調查組雖然深入財政領域,但如果我們能將其他部門改革的成果展示給上級,或許能引起他們的重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向上級證明青河縣的改革道路是可行的,且已經開始看到成效。”
張景偉和李德生聽後,紛紛點頭表示支援。他們瞭解顧晨的決心,也深知此時不反擊,等待的將是更加無情的打壓。
“顧縣長,我們有幾個專案改革已經初見成效,尤其是農業和教育領域的改革。”張景偉提到,“這些專案的成果雖然尚不完美,但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具體案例來爭取市裡的理解和支援。”
“沒錯。”李德生補充道,“財政領域的審計或許會暴露出一些問題,但我們不應該讓這些問題壓倒整個改革。我們要有信心,展示出我們的成績,避免市裡完全對我們失去信心。”
顧晨點點頭,滿意地看著他們:“那麼就從這兩方面入手,安排具體工作,集中展示改革成果。同時,我要與梁振東再溝通,爭取市裡高層的支援。”
協調與博弈
接下來的幾天裡,顧晨幾乎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在整理青河縣各項改革的成績報告上。農業發展、教育改革、社會保障的改進——這些領域儘管存在很多問題,但也有不少亮眼的成果。顧晨打算以此為突破口,爭取市裡高層的支援。
與此同時,他開始秘密與幾位市裡的中高層領導溝通。透過樑振東的渠道,顧晨試圖與市裡某些領導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絡。這些領導的立場雖然模糊,但顧晨並不打算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支持者。
“顧縣長,聽說市紀委那邊已經開始了全面審查,你準備好了嗎?”張曉峰是市政府一位資深的領導,雖然與顧晨關係不深,但多次在會議中表現出對青河縣改革的認可。顧晨明白,張曉峰的態度有可能決定他未來的政治走向。
“張市長,改革的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