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陣痛
青河縣的財政改革步伐穩健,但每一次的推進,都伴隨著陣痛和波動。就在顧晨一方面努力推動改革實施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時刻面臨來自各方的挑戰和壓力。
一週前,省財政廳派出的專家組對青河縣的財政管理進行了詳細的審查。結果雖未揭示出大的問題,但其中對改革細節提出了多個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對稅收政策的調整、財政支出的透明度,以及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顧晨坐在辦公室,翻看著專家組的審查報告,眉頭微微皺起。
“這幾條建議,要麼改進,要麼落實不到位,就會成為改革的絆腳石。”他低聲自語。
王立走進辦公室,看到顧晨的神情,立即察覺到問題:“顧縣長,專家組的反饋出來了?”
“是的,”顧晨點點頭,將報告遞給王立,“你看看,特別是稅收政策的調整和專項資金管理方面,市財政局和相關部門的意見仍然保守,甚至不願配合。”
王立翻看了一會兒,眼神凝重:“市財政局還是在拖延嗎?”
“這並不是單純的拖延,而是根深蒂固的利益博弈。 他們明白,改革一旦落實,財政資源將重新分配,原本的利益鏈條會發生變化。”顧晨冷冷說道。
“但是我們已經得到省裡的支援,市財政局再怎麼不滿,也不能阻擋改革的步伐。”王立堅定道。
顧晨抬起頭,目光銳利:“我知道,但市政府的強硬態度並未完全消除,改革能否順利進行,取決於我們如何突破當前的僵局。”
“你有方案嗎?”張景偉從旁邊走了過來,加入了討論。
顧晨的目光轉向他,輕輕點頭:“我已經向省財政廳報告了當前的問題,希望能透過更多的上級壓力迫使市財政局做出實質性改變。”
“但如果市裡依然拖延,我們就只能自己去推動。”他冷靜地說道,眼中閃過一絲決心。
---
市財政局的抗爭
與此同時,青州市財政局內的氣氛愈加緊張。自省財政廳下發指示後,市財政局的反應非常強烈,特別是財政局長李明傑。雖然李明傑並未公開表態反對,但背後的動作卻透露出他對改革的不滿。
“顧晨的改革,怕是要砸了我們這些人的飯碗。”李明傑在一次非正式的場合中,低聲和同僚抱怨道。
“改革的推進勢不可擋,你也知道,省財政廳不會袖手旁觀。”一位副局長無奈地回應道。
李明傑沉默片刻,突然問道:“如果我們不反對,能否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支援?”
“如果改革真能徹底落實,**誰能受益的不僅僅是顧晨,整個青州市的財政體系都會發生變化,**我們也能重新佈局,重新獲得更多的權力和話語權。”副局長低聲道。
李明傑眼神一動,沉思了片刻:“好,既然如此,我們就裝作配合,但必須要對改革的關鍵點提出更多要求,至少要為我們爭取更多時間。”
副局長點頭:“既然如此,我們就藉著‘督導小組’的名義,向青河縣方面提出更多的具體要求。”
李明傑的眼睛閃過一絲冷笑:“改革如果真要推下去,青河縣也未必能順利透過所有的評估和考核,屆時,我們也不至於被完全排除在外。”
---
省委的壓力
隨著改革的推進,顧晨不僅要面對市財政局的抗拒,還要時刻關注來自各方的壓力。為了維持改革的連續性,顧晨已向省委和省財政廳提交了多份報告,詳細闡述改革中的進展與挑戰。
在一次與省委書記陳懷東的私下會面中,顧晨詳細彙報了青河縣改革的現狀,以及市財政局和部分基層部門的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