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晨的改革已經進入關鍵階段,雖然市場已經逐步回暖,政策也開始發揮效果,但他深知,這僅僅是改革的開端。真正決定改革成敗的,不僅是經濟政策的調整,更是制度的最佳化、幹部的選拔、以及對各種政治博弈的精準應對。
他必須繼續推進,一步步穩紮穩打,確保改革的每一步都能落到實處。
---
1. 經濟改革的深層推進
上午九點,京城一座會議廳內,顧晨主持召開了一場關於經濟結構調整的閉門會議。與會者包括財政部、央行、商務部以及多個重要經濟智囊團的負責人。
會議剛開始,財政部部長首先彙報了近期的經濟狀況:“顧書記,自從我們推出一系列市場穩定政策後,企業信心得到恢復,特別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回暖明顯。但我們也注意到,部分企業仍然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
央行行長接過話題:“我們已經最佳化了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不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習慣於依賴過去的融資模式,對新政策的執行力度參差不齊。”
顧晨聽完,微微點頭,隨即問道:“商務部的情況如何?”
商務部長迅速回答:“外資信心正在恢復,最近我們與多個跨國企業進行了溝通,他們對我們的改革方向表示認可。但部分企業仍然擔憂政策的持續性,希望政府能給予更明確的長期規劃。”
顧晨沉思片刻,然後開口道:“我們的改革不能僅僅停留在市場層面,還要深入到制度層面。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外資政策必須形成聯動,避免出現各部門各自為戰的情況。”
他頓了頓,語氣堅定地繼續道:“地方政府的執行力是個關鍵問題,我們不能僅僅依賴督導和檢查,而是要建立起長效機制,確保政策能夠真正落地。這次會議不是討論問題,而是要拿出具體解決方案。”
商務部長點頭:“我們可以在外資政策上給予更明確的預期,比如推出三年或五年的發展規劃,讓外資企業看到穩定性。”
央行行長補充道:“地方政府的問題,可以透過考核機制來解決,比如把政策執行情況納入幹部績效考核,倒逼他們積極落實。”
顧晨微微一笑:“很好,那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制定詳細方案。”
會議持續了兩個小時,最終形成了一份涵蓋財政、貨幣、外資政策最佳化的行動方案,同時明確了地方政府執行改革政策的考核標準。
---
政治棋局的謀劃
會議結束後,顧晨回到辦公室,秘書王珂已經等在那裡。
“顧書記,李部長請您下午去他辦公室一趟,他有些重要的事情想跟您溝通。”王珂低聲說道。
顧晨點了點頭,示意明白。
下午三點,顧晨來到李昌偉的辦公室。李昌偉是黨內資深的經濟專家,在改革問題上有著豐富的經驗,也是顧晨推行政策的重要盟友之一。
“顧晨,最近改革推進得不錯,但我有點擔心。”李昌偉示意他坐下,語氣凝重。
顧晨笑了笑:“李部長,您是擔心哪些方面?”
李昌偉嘆了口氣:“我聽到一些風聲,沈斌那邊雖然暫時被壓制,但他並沒有真正放棄,他正在地方上做文章,試圖聯合一些保守派,給你的改革製造更大阻力。”
顧晨目光微微一凝:“具體情況呢?”
“據可靠訊息,沈斌已經聯絡了幾個地方的老同志,他們在基層有很深的影響力,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可能會在政策執行上製造障礙,甚至透過某些渠道影響輿論。”
顧晨沉思了一會兒,隨後緩緩說道:“這倒是個棘手的問題,但也不是無解。”
“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