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改革的推進已經進入深水區,地方政府的反制、省委內部的權力角力、紀委調查的餘波……多股勢力正在暗中較量。顧晨深知,自己已然置身於這場風暴的核心,稍有不慎,不僅改革會陷入停滯,他個人的仕途也可能面臨致命打擊。
面對重重壓力,他選擇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防守。此刻,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省委常委會的對峙
這天,省委臨時召開常委會,主題表面上是討論全省經濟發展方向,但顧晨知道,這場會議的核心議題,必然涉及財政改革的去留。
會議室裡,氣氛沉悶而微妙。趙鴻儒坐在主席位置,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財政改革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最近,省內多個地市反饋了資金問題,大家怎麼看?”
話音剛落,劉副書記率先發言,語氣不急不緩:“趙書記,財政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地方政府的資金確實緊張,一些重點專案進度受到了影響。財政改革是否應該在執行層面上進行適當調整?”
他的話,立刻引起了幾個常委的附和。
“劉副書記說得有道理,財政改革不能一刀切,基層政府的實際困難需要考慮。”
“改革不能脫離現實,否則就會影響地方經濟發展。”
趙鴻儒沒有急著表態,而是看向顧晨:“顧廳長,你怎麼看?”
顧晨早已預料到這種場面,他整理了一下手中檔案,沉穩地說道:“各位領導,財政改革的確讓部分地方政府感到壓力,但這恰恰說明改革是有效的。”
他掃視一圈,語氣堅定:“過去,我們的財政資金使用缺乏透明度,地方政府存在過度舉債、隨意調配資金的情況。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遏制這些問題。如果現在退讓,無異於讓過去的老問題死灰復燃。”
現場一片沉默。
劉副書記臉色微變,繼續說道:“顧廳長,改革不能只講原則,而不考慮現實。地方政府反映,財政資金稽核變嚴,導致一些急需的專案無法推進,甚至影響到民生工程,這個問題你怎麼解釋?”
顧晨不緊不慢地回答:“財政廳已經啟動專項審計,資料顯示,大多數地方政府的資金困難,並非因為改革,而是因為過去的資金管理不善,導致財政鏈條脆弱。如果真正需要資金支援,我們財政廳絕不會袖手旁觀,但那些虛報、套取財政資金的行為,必須被遏制。”
他的話擲地有聲,讓原本想繼續施壓的幾名常委暫時收住了話頭。
這時,趙鴻儒終於開口:“財政改革是省委的決策,不是財政廳的個人行為。這次常委會的目的,不是討論改革要不要繼續,而是如何讓改革更穩健地推進。”
他目光深邃,看向劉副書記,“劉副書記,你剛才提到的問題,確實需要關注。但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區域性的問題就否定整體的方向。”
話已至此,劉副書記知道,這次他無法在常委會上壓倒顧晨。他臉色陰沉,點頭道:“趙書記說得對,改革的方向不能變,只是執行過程中,還是要多考慮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
這場會議,暫時以趙鴻儒和顧晨的勝利告終。但顧晨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劉副書記背後代表的勢力,絕不會善罷甘休。
---
輿論戰的反撲
會議結束後,顧晨回到財政廳不久,王煒急匆匆走進來,臉色凝重:“廳長,網上突然出現了一篇文章,猛烈抨擊財政改革。”
顧晨接過平板電腦,開啟文章閱讀。
文章措辭犀利,指責財政改革是“一刀切”的政策,導致地方財政緊張,影響了民生專案。更重要的是,文章在最後,暗示財政改革的幕後推動者,可能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