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財政廳的初體驗
顧晨到任省財政廳副廳長的第一天,省政府大樓內,一場關於財政體制改革的專題會議正在召開。
“歡迎新任副廳長顧晨同志!”主持會議的財政廳廳長邱建國微笑著介紹道,“顧廳長此前在青河縣主導的財政改革,已經在全省引起了廣泛關注。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能為全省財政改革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掌聲響起,顧晨微笑著點頭致意,但他知道,這並不僅僅是一個歡迎儀式,而是一場無聲的考驗。
財政廳的高層幹部們都在觀察他,想看看這個從地方上來的幹部,是否有能力真正適應省級機關的節奏。
會議正式開始後,討論的核心是——如何推進全省財政體制改革,併兼顧地方財政的可持續性發展。
當討論進入深水區時,廳裡一位資深副廳長徐同光緩緩開口:“財政改革不能操之過急,我們要在保證地方財政穩定的前提下,逐步推進。”
這句話一出,會議室裡不少人紛紛點頭,顯然,這種“穩健”路線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顧晨沉思片刻,開口道:“徐廳長的觀點我贊同,但財政改革如果過於保守,可能會錯失最佳時機。”
他環視眾人,繼續說道:“在青河縣的改革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財政資源長期按照慣性模式運轉,資金沉澱和低效使用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地方財政的困境,不是‘穩’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透過制度創新來打破舊格局。”
他的話音一落,會議室短暫沉默了幾秒。
邱建國眼中閃過一絲欣賞,笑著說道:“顧廳長的觀點很好,確實,我們的財政模式需要創新。那麼顧廳長有什麼具體建議?”
顧晨微微一笑,早已準備好應對之策:“第一,我們可以考慮建立專項資金評估制度,確保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的去向透明化;第二,我們要推動省級財政資金下沉機制,讓財政資源更多地向基層傾斜,但要配套完善的考核體系;第三,我們應該探索地方政府債務清理機制,避免地方財政陷入不可持續的債務困境。”
會議室裡不少人若有所思,而徐同光眉頭微皺,顯然對顧晨的“激進”改革思路並不完全認同。
但邱建國卻點頭說道:“這個思路值得深入探討,我們可以安排一個專班,研究顧廳長的建議。”
這是一個很明確的訊號——省財政廳願意給顧晨試錯和施展拳腳的空間。
各方勢力的反應
顧晨的改革思路,在財政廳內部引起了不同的反應。
支持者認為,財政改革是大勢所趨,顧晨的思路務實、敢於突破,能帶來真正的變化。
反對者則認為,改革不能太激進,特別是在財政資金使用方面,過快的調整可能會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平衡,甚至引發一些隱性風險。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顧晨的到來,打破了財政廳內部原有的勢力格局。
在過去,財政廳的幾個主要領導各有自己的勢力範圍,而顧晨的到來,不僅帶來了新的政策思路,也可能影響到他們原本的利益佈局。
“這個顧晨,果然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 財政廳副廳長徐同光私下對自己的一名心腹感慨道,“不過,他畢竟是從地方上來的,省級機關的運作方式,沒那麼簡單。”
與此同時,省政府內的高層也在關注顧晨的表現。
省長杜永年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聽取了財政廳的彙報後,問道:“顧晨這個人,怎麼樣?”
邱建國回答道:“有思路,有衝勁,執行力很強。不過,也有些地方幹部的直率風格。”
杜永年微微一笑:“這樣的人,恰好適合改革。”
這句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