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晨的改革已步入深水區,敵對勢力的反撲愈發猛烈,甚至在他身邊的盟友之間也開始出現分歧。與此同時,沈斌的反制措施更加精準,甚至波及到顧晨的家人,使局勢更加緊張。
---
對手的反制措施
沈斌失去地方經濟控制權後,他迅速調整策略,將戰場轉移到更隱蔽的領域——情報戰與媒體戰。他利用自己仍然掌控的金融勢力,對改革政策進行針對性的破壞,同時,透過一系列輿論引導,試圖製造改革失敗的假象。
此時,一份匿名檔案被遞交到了國家經濟工作會議的秘書組,內容詳盡地列出了改革試點地區的一系列財政問題,並附帶數十頁分析報告,暗示改革導致了地方財政緊張,甚至有企業因政策變化破產。這份材料迅速在一些中立派官員間傳播,引發了一場關於改革方向的爭論。
當天深夜,顧晨召集核心團隊緊急會議。
“這份報告明顯是有人精心策劃的攻擊。”他的副手陳曉東語氣嚴峻地說道,“它挑選了改革中最容易被外界誤解的部分,故意忽略長期效益,只強調短期問題。”
“問題在於,”政策研究室主任杜鵑嘆了口氣,“這確實是改革中的陣痛,哪怕我們知道它是暫時的,但普通民眾、地方官員甚至一些企業家不會這麼想。”
顧晨坐在會議桌前,雙手交叉放在桌面,目光深邃。他沉思片刻,緩緩開口:“這不僅僅是一場經濟鬥爭,更是一場話語權的戰爭。沈斌的真正目的,不是讓改革失敗,而是讓我們喪失信任。”
眾人陷入沉默,陳曉東皺眉問道:“那我們該怎麼應對?”
“第一,立即成立一支專門的輿論引導小組,定期釋出真實的經濟資料,主動引導社會討論。第二,安排專業團隊反駁這份報告的關鍵論點,用事實擊破謠言。第三,強化基層調研,確保地方幹部能準確理解政策方向,避免誤解。”
顧晨的聲音堅定,眼神鋒利,他知道,這一戰不僅要在政策上勝利,還要贏得輿論的支援。
---
盟友的分歧
改革陣營內部,原本團結一致的盟友們,隨著局勢的發展,開始出現意見分歧。
“顧書記,我必須直言,”省長孫文博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打破了沉默,“我們的財政狀況的確在承壓,改革必須循序漸進,不能過於激進。”
財政部長周正陽皺眉:“但如果不快刀斬亂麻,地方經濟依舊被資本勢力操控,我們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依賴。”
“我當然支援改革,”孫文博緩緩說道,“但現實情況是,部分企業已經到了破產邊緣,民眾的不安情緒在擴大,我們需要更加靈活的調整。”
會議室內的空氣一度凝固。
顧晨看著眾人,沉聲道:“我理解大家的擔憂,但請記住,我們的目標不是短期利益,而是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經濟體系。如果我們在關鍵時刻退縮,所有的努力都會前功盡棄。”
“可如果地方財政真的撐不住了呢?”孫文博不依不饒。
“那我們就調整策略。”顧晨語氣堅決,“但絕不能退縮。”
會議持續了很久,最終達成了一個折中方案:短期內調整部分政策,提供財政支援緩解企業壓力,同時繼續堅定推進核心改革方向。
儘管分歧暫時被壓下,但顧晨心裡清楚,盟友間的意見分歧可能會成為未來更大隱患。
---
情感線索
在政治鬥爭之外,顧晨的個人生活也面臨考驗。
夜晚,顧晨終於抽出時間回到家中,妻子林婉清正在客廳等他。
“又是一個深夜會議?”林婉清的語氣透著一絲無奈。
顧晨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