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發現,陳陽手中還持有一些“曙光科技”的股票。這是一家人工智慧初創企業,在風暴中股價也大幅下跌,從每股30元一路跌到了5元。但李明從公司的資料中瞭解到,“曙光科技”的技術實力尚可,在人工智慧領域擁有一些獨特的專利技術,只是受限於資金短缺和市場信心不足,公司的發展陷入了困境。李明心中一動,他決定安排團隊對“曙光科技”進行深入調研,看是否有投資價值,說不定能以此為突破口,幫助陳陽挽回一些損失。
與此同時,李明決定先為陳陽解決燃眉之急。他憑藉自己在金融界的人脈和影響力,與銀行和部分投資人取得聯絡,希望能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緩解陳陽的債務壓力。在李明的努力溝通下,銀行方面表示願意給予一定的寬限期,但前提是陳陽必須有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並且要提供相應的資產擔保。而對於那些投資人,他們的態度則各不相同,有的表示理解陳陽的處境,願意等待他慢慢償還債務;有的則態度堅決,要求立刻還款,否則就要走法律程式。陳陽的處境依舊岌岌可危,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而李明和他的團隊則開始爭分奪秒地研究“曙光科技”,期望能在這絕望的困境中找到一絲希望之光,為陳陽開闢出一條重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