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靜將自己的疑惑告訴了王靜。儘管她們之間的通訊時間延遲也已經超過一個月。她們的聯絡依舊緊密。既有科技方面的聯絡也有對天庭未來的展望,當然也會談論有自己和家庭的未來。
王靜已經接收到了完整的裡安人的科技樹。實際上,整個天庭的種子部隊中有十個艦隊收到了裡安人的科技樹。
在各方都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天庭並不介意將更詳細的科技樹分享給種子艦隊。
此時的王靜正在主持一箇中等的會議。
“由於我們目前在種子艦隊中,目前只能做理論研究。這些理論知識都不會被毀滅者掌握。在集合了裡安人的科技樹之後,我決定重新全面啟動我們的科研程序。”
“按照剛剛討論的結果,公佈如下方案。
1)第一科研種子艦隊德雷斯基負責超遠距離通訊技術的研究。不得進行應用實驗。研究目標,三十年後,擁有應用測試的能力。
2)第一科研種子艦隊闞春芳負責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發展目標偏向於新式武器的製作。
3)第三科研種子艦隊李挺,微觀粒子研究負責人,研究目標偏向於理論研究
4)第四科研種子艦隊王琳玲,記憶炸彈製造和防禦的研究負責人。
5)第七科研種子趙春棽,動力學研究負責人。
6)第八科研種子艦隊劉星洛,綜合研究負責人。
7)第十科研種子艦隊錢耀坤,綜合研究負責人。
………
每個艦隊的總負責人自行推選。
以上提議是否有異議?”
王靜發言後,看向這個第一科研種子艦隊的科研大佬們。
這個名單已經經過一輪討論了。並沒有人有異議。
“下面進行科研共享方面的討論”王靜見沒有人見沒有人有異議。進入了下一個議題。
“其餘九支科研種子艦隊已經將他們的意見發到了我這裡,匯總起來有三個方案。一個是按艦隊,分別獨立研究,三年一匯總,直到聯絡不上為止。
另外一種方案是,遇到重大科研科研突破才進行匯合。
還有一種想法是,前期分配研究方向,在最後階段統一傳送研究成果,這樣能夠減少因為過多溝通,致使艦隊資訊被毀滅者監測到的機率。
下面請大家進行討論,方案想法不限於以上的方式。”
短暫的沉默後,眾人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過因為科研人員一般不太關注這種管理的事情,討論並不激烈。雖說沒人都發表了看法,可是最終也沒有形成大多數意見。
闞春芳,跟隨王靜從遺棄之地來到種子艦隊的科學家,她從始至終一直沒有發言。
王靜問她“春芳,你有什麼想法?”
闞春芳頓了幾秒鐘,然後答道“其實,幾種方法本身並不矛盾。不能把做法的唯一性等同於這種做法依據的唯一。”
“願聞其詳”
“既然擔心資訊洩露過多,那也不必限定只匯總一次。從現在開始,我們互相通訊的最遠距離已經超過一光年。在這時期毀滅者本身大機率就是知道我們的位置的。在這期間完全可以不限定通訊。
而大概三十年後,我們才有可能脫離毀滅者的監控。那時再減少通訊不遲。”
王靜看向參加會議的軍事人員李偉長說道。“這個說法準確嗎?”
李偉長說道“目前的計算結果是這樣的。另外強調一下我們和其他種子艦隊以及天庭失去聯絡的時間。”
李偉長清理清嗓子繼續說道“按裝置情況估算,所有種子艦隊的直接聯絡將會從2223年左右開始斷開,他們直接互相通訊的時間將會大於兩者之間的距離光年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