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門類,是為日月與五星。”
“這話其實並不完全。”李常笑出言糾正,緩緩開口:“當年的樓觀派祖師,尹喜,其精通觀星之術,可稱作觀星之祖,但他同樣也是道家之祖。”
聞言,陳嵩伯面露狐疑,不確定道:“先生的意思,弟子還要先學道。”
“不只是道,還有佛與儒。”李常笑繼續忽悠:“星象之學,除了日月與五星,另外還有二十八星宿,佛門中亦是有其註解,汝當習之。”
“至於儒門,儒乃是研習前人心得之學,若不得儒法之門道,何以觀閱前人之心得?”
陳嵩伯聽得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半晌。
他不確定道:“先生的意思,是要弟子同修三教,以輔助星象之學的修行?”
“不錯。”
“弟子明白。”
從那之後,文中書院另外開設一個類目,其名“三教合一”,只對卓越的弟子開科。
……
與此同時。
京兆萬年,杜府中。
一位鶴髮白眉的老者,正帶著一個十歲出頭的小子坐在府中垂釣。
老者名叫杜君卿,是京兆杜氏近年以來,最傑出之人!
小子是杜君卿的小孫子,本名杜牧之。
爺孫二人坐著垂釣,可他們的魚線並未有餌,若在旁人看來肯定是有病,但這爺孫俱是樂在其中。
杜君卿一手拖住釣竿,轉頭看向小孫子,淡笑道:“牧之,祖父不讓你去文中書院,心中可有不滿。”
聞言,杜牧之緩緩抬頭,澄澈的目光看向祖父,莞爾一笑:“祖父這麼做,自是有道理在,孫兒自當理解。”
杜君卿聞言,面上閃過幾分欣慰。
“不愧是我杜君卿的孫子,這眼界非常人可比。”
他也沒有賣關子,從懷中取出一本泛黃的冊子遞了過去,其上赫然寫著《杜元兵法》。
杜牧之自然知道這位“杜元”是何人,那可是他們京兆杜氏的始祖,同時位列“文廟”與“武廟”的大賢!
可以說,京兆杜氏的繁華,正是從這位“杜元”先祖開始。
杜君卿將兵書遞給杜牧之,眼中閃過幾分野心:“我杜氏先祖文武兼備,子孫亦當如也。如今詩聖之位有人佔據,牧之你便是窮極一生,最終也難以越過前者。我杜君卿的孫子,可不能去做‘小詩聖’。”
杜牧之似懂非懂,不確定道:“那……孫兒當‘小武聖’?”
“不錯。”杜君卿滿臉正色:“即日起,祖父會請來一眾武勳故舊,上門傳授你兵家之法。”
“牧之,替祖父爭口氣!”
:()長生仙:遊覓世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