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的秦廷日益衰落,秦國將門同樣青黃不接,再這麼下去,只會白白糟蹋這些好東西。
熊梁這小子願學,王璋便將他當成衣缽傳人,將畢生所學傳與他。
至於李常笑,他別無所長,只有一身醫術勉強能拿得出手。
他替熊家的這些人都診斷了一遍,替他們清楚了身體的毛病。
尤其是虞氏,她患有輕微的氣疾,如今還不顯,可隨著年齡增長,情況只會愈發嚴重,最後甚至會影響壽數。
李常笑拿出自己珍藏的百年老藥,替她熬了些大補元氣的湯藥。
這一切都是不足對外人道的。
……
嘉定三年,十一月。
苦思一月,王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想要去當商賈——
李常笑微微愣神,詢問緣故。
王璋便說起了之前熊彰買飴糖的事。
半兩飴糖,二十五文,足夠買五斛糧食啊!
講到這,李常笑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璋是想起元始年間的那場極寒天災,徹底壓垮了大秦盛世。
若有足夠的糧食,或許大秦的命弦就能改寫……
這是無數秦國老臣逝世前的遺恨。
王璋在秦廷多年,顯然接受了這種說法。
對此,李常笑不敢苟同,甚至覺得有些好笑。
他可沒忘,元始帝當年是運了百萬石糧食到山東諸郡的。
真要落到實處,哪怕大秦黎庶千萬,支撐數月是綽綽有餘的。
可事實呢。
大秦各郡的災荒並未緩解,甚至加劇了百姓的憤恨。
,!
這分明不是秦皇的錯,錯的是這世道,是那批附骨之疽。
他們吸大秦的血,吸黎庶的血,最後將偌大的秦國徹底吸乾。
當然,李常笑同樣不會告訴王璋。
既然他接受這個說法,並且從中尋得了歸途,姑且就當事實果真如此。
於是,李常笑又問起了生財之道。
王璋表示還沒想好,倒不如從飴糖開始。
聽到這,饒是以他的定力,對王璋都無語起來。
這小子對此道還真是一竅不通。
倘若飴糖真能生財,那些販賣飴糖的小販就不是小販了。
也罷。
看在丹陽的份上,李常笑覺得自己該提點他一下。
畢竟李墨和王璋都是外甥,厚此薄彼是要不得的,一碗水需得端平。
前頭李墨靠著他提供的葡萄酒方子大賺了一筆,現在也該給王璋來點不一樣。
經商之道,“經” 靠的是稟賦和能力,而“商”這一字講究獨特性。
旁人有的我也有,我有的旁人卻沒有,若做到這點,等待的就是財源滾滾。
李常笑暗想,既然先有“飴糖”,倒不如將“蔗糖”推出來。
論起甜度,蔗糖完全吊打前者。
這一切同樣有其可行性。
前些年他途徑滇地,就見過野生的甘蔗。
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是早有註定。
說做就做。
這天夜裡,李常笑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蔗糖賦》,交給王璋,並且言明瞭滇國南部的甘蔗。
至於這小子能不能成功,那就不是他該關心的了。
“若是成功並且發揚起來,後世可就不能叫‘西國石蜜’,該喊‘滇南石蜜’。”
:()長生仙:遊覓世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