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勘老說起馬家時,都是說民國初年,曾經有個和周老爺子一樣出名的人物,解放後的傳人就不是很驚豔了,但總有幾個在當地很出名的。
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他們家有十幾個秘方,療效確實很好。當初日本侵略中國時,還想逼著馬家當家人交出秘方,最終也沒有得逞。
但即便是秘方,也不是一成不變,必須隨著時代的變遷,氣候環境以及藥材品質變化,方子中的藥味、藥量也需要進行調整。
所以能將這種秘方繼承過來的人,那也必須是有很高水平的人才能做到。
所以說,那些沒有實際水平,只憑祖傳秘方的醫生,和耍把勢、賣大力丸的差別也不大。
他給你的秘方,有可能也確實有奇效,但所佔的比例絕對不會太大,也肯定不會對所有的人都起效果。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加起來三百多個方子,如果張仲景不公佈,都是秘方。
舉個例子,現在很常用的金匱腎氣丸,其實按照藥味來說,就是《傷寒論》中的原方。
有很多中藥廠都生產這個藥,但是有的療效就很好,有的就比較差,甚至根本沒效。
雖然影響因素挺多的,但是做藥沒有水平高的醫生來指導,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還有六味地黃丸,就是宋代的兒科聖手錢已,在金匱腎氣丸的基礎上改良出來的。
根據當時實際情況的變化,他所接觸的疾病譜也發生了變化。從而將附子和肉桂去掉,變成了另一種新的秘方,這才是真正的繼承秘方的典範。
現在學校教育將中醫和中藥變成了兩個完全獨立的學科,其實也屬於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一些專家教授都覺得,那些草根樹皮,金石蟲鳥這些自然界生長出來的東西,只要用到藥方裡都叫中藥。
然後就開始研究這些東西的有效成分,於是乎就出現了麻黃素等一系列植物提取素,統統被稱之為中藥。
事實上,在丁家寶看來,這完全就是被西化的中醫思想,屬於中醫的極大倒退。
如果脫離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指導,使用的藥物只能是天然藥物,不能被叫做中藥。
所謂中藥,就是在中醫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所使用的藥物。(劃重點)
中藥選擇有一個重要因素,叫做取類比像。(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剛開始丁家寶剛學醫時已經論述過,也就不再贅述了。)
也就是說,醫生開的藥方中選取某種藥物,不是隻用它的所謂的有效成分,取它的形和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麻黃為例,麻黃髮汗可以說是麻黃素,這種有效成分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麻黃中空,具有通透的功效,大多數治療哮喘或者疼痛的藥方裡都會有麻黃,這就是取其形和意。
但是在這些方子裡,你如果用麻黃素代替麻黃,就一點兒效果也沒有了,甚至會起反作用。
還有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人參的有效成分和大蘿蔔相差不大。但是人參能夠補氣,在這個方面,大蘿蔔就沒法與之相比了。
就拿這次丁家寶使用的代赭石,有效成分就是三氧化二鐵,也就是大家說的鐵鏽。
但是如果用鐵鏽來治病,就不會有這種效果。但是清朝有一箇中醫大家,在治一個類似便秘的案例中有用磨刀水煎藥的描述。
但那是便秘,是取鐵鏽入血分的功效,也就是所謂的有效成分。
但是如果用在曹綠萍這個案例中,你用多少鐵鏽,也沒有六十克的代赭石管用。
所以將中藥完全脫離中醫,變成一個獨立學科,簡直就是在糟蹋中醫。
可以說,沒有一箇中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