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山區走出來的?”
王雪點頭:
“對啊,我來自青州,那邊比起湘州來說,落後地區更多,韓老師當年到了我們那邊,那時候想建學校很難,所以她選擇了自助。”
“我們村19個孩子全都被她接到了城裡學校,她管我們衣食住行”
說著,她臉上有些心疼:
“後來我才知道,不只是我們,還有更多和我們一樣的孩子,那段時間她一直都在高強度工作,就為了我們。”
“好在,我們都長大了,能夠為她分擔一點,她年紀也大了,唱不太動了,以後這些事情有我們接班她也能放心。”
“這邊條件確實艱苦,但也很富足,精神上的富足。”
“看著孩子們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都很自豪這種幫助人的感覺是會上癮的,有了他們的出色,再苦再累我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了。”
“而且學校裡面大家都能吃飽,這裡沒有學校前孩子們都很難吃飽吃好,經常就是煮一鍋白菜對付一口就好了。”
陳奇被她乾淨的笑容感染:
“這樣嗎那確實還很多了,你教什麼的?”
王雪作為老師和城裡學校老師不一樣,她教的東西很多,語文,歷史,數學甚至連洗衣服做飯都會教一點。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是被逼出來的。
這些孩子家裡老人身體大都不好,所以他們放學回去都要幫著幹活。
這裡的教學,一切都是以生存為前提下進行的。
在外面操場聊了小半個點,陳奇對八方山的瞭解更多了一點。
這裡其實自然資源很豐富,除了依山而建的梯田,山裡還有很多草藥資源。
村裡老一輩基本上都是採藥人,也許他們不識字,但對藥材的瞭解不比大學生少。
時間差不多要到六點,教室那邊廚房升起了炊煙,王雪邀請道:
“到飯點了,戰大姐的手藝很好,要不要體驗一下我們這裡的伙食?也許比不上城裡,但都是原生態的菜呢!”
陳奇欣然:
“當然,他們那邊採訪應該也要好了。”
說起採訪,王雪好奇道:
“對哦,你不出鏡嗎?我看月月在裡面是不是我打擾到你工作了?”
陳奇搖頭:
“他們採訪就好,我這個人不太習慣這樣正式的訪談,而且這次我主要是陪月月過來,正好在湘州。”
王雪點頭:
“原來如此對了!昨天你唱的很棒!改變世界要先改變自己這個觀點很戳人的,我們昨天都給你投票了呢!總決賽要加油哦!”
陳奇笑了:
“那就謝了,我會加油的。”
學校裡面有一臺衛星電視,是給老師和孩子們娛樂用的,畢竟這地方也就看電視可以娛樂一下。
聊著聊著,教室裡面採訪的人也都出來了,這裡的校長是一個四十來歲的大叔。
他看著很黑,和莊稼漢一樣,渾身沒有一點書生氣質。
但陳奇從王雪那邊瞭解道,這個人是一位實打實的研究生二十多年前的研究生,也是一位有著十年支教經驗的老師。
這所學校從建校之初,他就在了,並且一直到現在。
出來後他一直握著杜小明的手說著感謝,一條好路的修建對八方山的人來說真的太有意義了。
作為老師,有很多時候他們教學都很有心無力,因為要教導孩子們社會上的認知。
但很多東西,沒有親眼見過,只靠圖片和言語是很難解釋得。
只要路修好了,那麼他們就能帶孩子們去城裡提前接觸現代化社會,也為他們以後走進社會時